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中华历史

《惠公杀丕郑》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惠公杀丕郑【原文】惠公既即位,乃背秦赂。使丕郑聘于秦,且谢之。而杀里克,曰:“子杀二君与一大夫[1],为子君者,不亦难乎?”丕郑如秦谢缓赂,乃谓穆公曰:“君厚问以召吕甥、郤称、冀芮而止之,以师奉公子重耳,臣之属内作,晋君必出。”穆公使泠至报问[2],且召三大夫。郑也与客将行事,冀芮曰:“郑之使薄...

《惠公入而背外内之赂》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惠公入而背外内之赂【原文】惠公入而背外内之赂。舆人诵之曰:“佞之见佞,果丧其田。诈之见诈,果丧其赂。得国而狃[1],终逢其咎。丧田不惩,祸乱其兴。”既里、丕死,祸,公陨于韩[2]。郭偃曰[3]:“善哉!夫众口祸福之门。是以君子省众而动,监戒而谋,谋度而行,故无不济。内谋外度,考省不倦,日考而习,...

《惠公悔杀里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惠公悔杀里克【原文】惠公既杀里克而悔之,曰:“芮也[1],使寡人过杀我社稷之镇。”郭偃闻之,曰:“不谋而谏者,冀芮也。不图而杀者,君也。不谋而谏,不忠。不图而杀,不祥。不忠,受君之罚。不祥,罹天之祸,受君之罚,死戮。罹天之祸,无后。志道者勿忘,将及矣!”及文公入[2],秦人杀冀芮而施之。【注释】...
《惠公改葬共世子》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惠公改葬共世子》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惠公改葬共世子【原文】惠公即位,出共世子而改葬之[1],臭达于外。国人诵之曰:“贞之无报也。孰是人斯,而有是臭也?贞为不听,信为不诚。国斯无刑,偷居倖生。不更厥贞[2],大命其倾。威兮怀兮,各聚尔有,以待所归兮。猗兮违兮,心之哀兮。岁之...

《桓公为政既成》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桓公为政既成【原文】正月之朝,五属大夫复事[1]。桓公择是寡功者而谪之[2],曰:“制地、分民如一,何故独寡功?教不善则政不治,一再则宥[3],三则不赦。”桓公又亲问焉,曰:“于子之属,有居处为义好学、慈孝于父母、聪慧质仁、发闻于乡里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明,其罪五。”有司已于事而竣。...

《桓公霸诸侯》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桓公霸诸侯【原文】桓公忧天下诸侯。鲁有夫人、庆父之乱[1],二君弑死[2],国绝无嗣。桓公闻之,使高子存之。狄人攻邢,桓公筑夷仪以封之[3],男女不淫,牛马选具。狄人攻卫,卫人出庐于曹,桓公城楚丘以封之。其畜散而无育,桓公与之系马三百。天下诸侯称仁焉。于是天下诸侯知桓公之非为己动也,是故诸侯归之...

《韩献子不从栾中行召》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韩献子不从栾中行召【原文】栾武子、中行献子围公于匠丽氏[1],乃召韩献子[2],献子辞曰:“弑君以求威,非吾所能为也。威行为不仁,事废为不智,享一利亦得一恶,非所务也。昔者吾蓄于赵氏,赵孟姬之谗[3],吾能违兵。人有言曰:‘杀老牛莫之敢尸。’而况君乎?二三子不能事君,安用厥也!”中行偃欲伐之,栾...

《虢将亡舟之侨以其族适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虢将亡舟之侨以其族适晋【原文】虢公梦在庙[1],有神人面白毛虎爪,执钺立于西阿,公惧而走。神曰:“无走!帝命曰:‘使晋袭于尔门’”。公拜稽首,觉,召史嚚占之[2],对曰:“如君之言,则蓐收也[3],天之刑神也,天事官成。”公使囚之,且使国人贺梦。舟之侨告诸其族曰[4]:“众谓虢亡不久,吾乃今知之...

《郭偃论治国之难易》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郭偃论治国之难易【原文】文公问于郭偃曰[1]:“始也,吾以治国为易,今也难。”对曰:“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注释】[1]郭偃:晋国大夫,掌管占卜,也称卜偃。【译文】晋文公对郭偃说:“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治理国家很容易,现在才知道,其实治理国家也是很困难的。”郭偃回答说...
《管仲佐桓公为政》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管仲佐桓公为政》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管仲佐桓公为政【原文】正月之朝[1],乡长复事。君亲问焉,曰:“于子之乡,有居处好学、慈孝于父母、聪慧质仁、发闻于乡里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明,其罪五[2]。”有司已于事而竣。桓公又问焉,曰:“于子之乡,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

《管仲教桓公足甲兵》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管仲教桓公足甲兵【原文】桓公问曰:“夫军令则寄诸内政矣,齐国寡甲兵,为之若何?”管子对曰:“轻过而移诸甲兵。”桓公曰:“为之若何?”管子对曰:“制重罪赎以犀甲一戟[1],轻罪赎以鞼盾一戟[2],小罪讁以金分,宥间罪[3]。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

《管仲教桓公亲邻国》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管仲教桓公亲邻国【原文】桓公曰:“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邻国未吾亲也。君欲从事于天下诸侯,则亲邻国。”桓公曰:“若何?”管子对曰:“审吾疆场,而反其侵地;正其封疆,无受其资;而重为之皮币,以骤聘眺于诸侯[1],以安四邻,则四邻之国亲我矣。为游士八十人,奉之以车马、衣裘,多其...
《管仲对桓公以霸术》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管仲对桓公以霸术》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管仲对桓公以霸术【原文】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1],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2],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3]。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
《观射父论绝地天通》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观射父论绝地天通》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观射父论绝地天通【原文】昭王问于观射父[1],曰:“《周书》所谓重、黎实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对曰:“非此之谓也。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
《勾践灭吴》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勾践灭吴》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勾践灭吴【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1],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宫之奇知虞将亡》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宫之奇知虞将亡【原文】伐虢之役,师出于虞[1]。宫之奇谏而不听[2],出,谓其子曰:“虞将亡矣!唯忠信者能留外寇而不害[3]。除暗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既不忠信,而留外寇,寇知其衅而归图焉。已自拨其本矣,何以能久?...

《公子重耳夷吾出奔》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公子重耳夷吾出奔【原文】二十二年,公子重耳出亡,及柏谷[1],卜适齐、楚。狐偃曰[2]:“无卜焉。夫齐、楚道远而望大,不可以困往。道远难通,望大难走,困往多悔。困且多悔,不可以走望。若以偃之虑,其狄乎!夫狄近晋而不通,愚陋而多怨,走之易达。不通可以窜恶,多怨可与共忧。今若休忧于狄,以观晋国,且以...

《公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公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原文】公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曰:“吾闻之:好内,女死之;好外,士死之[1]。今吾子夭死,吾恶其以好内闻也。二三妇之辱共先者祀,请无瘠色,无洵涕,无搯膺[2],无忧容,有降服,无加服[3]。从礼而静,是昭吾子也。”仲尼闻之曰:“女知莫若妇,男知莫若夫。公父氏之妇智也夫!欲明其...

《公父文伯之母欲室文伯》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公父文伯之母欲室文伯【原文】公父文伯之母欲室文伯,飨其宗老[1],而为赋《绿衣》之三章[2]。老请守龟卜室之族[3]。师亥闻之曰[4]:“善哉!男女之飨,不及宗臣[5];宗室之谋,不过宗人[6]。谋而不犯,微而昭矣。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今诗以合室,歌以咏之,度于法矣。”【注释】[1]宗老:...

《公父文伯之母论内朝与外朝》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公父文伯之母论内朝与外朝【原文】公父文伯之母如季氏,康子在其朝[1],与之言,弗应,从之及寝门,弗应而入。康子辞于朝而入见,曰:“肥也不得闻命,无乃罪乎?”曰:“子弗闻乎[2]?天子及诸侯合民事于外朝,合神事于内朝[3];自卿以下,合官职于外朝,合家事于内朝;寝门之内[4],妇人治其业焉。上下同...
《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原文】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忓季孙之怒也[1],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

《公父文伯之母对季康子问》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公父文伯之母对季康子问【原文】季康子问于公父文伯之母曰[1]:“主亦有以语肥也。”对曰:“吾能老而已,何以语子。”康子曰:“虽然,肥愿有闻于主。”对曰:“吾闻之先姑曰[2]:‘君子能劳,后世有继。’”子夏闻之[3],曰:“善哉!商闻之曰:‘古之嫁者,不及舅、姑[4],谓之不幸。’夫妇,学于舅、姑...

《公父文伯之母别于男女之礼》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公父文伯之母别于男女之礼【原文】公父文伯之母,季康子之从祖叔母也。康子往焉,门与之言[1],皆不逾阈[2]。祭悼子[3],康子与焉,酢不受[4],彻俎不宴,宗不具不绎[5],绎不尽饫则退[6]。仲尼闻之,以为别于男女之礼矣。【注释】[1]门:开门。此处的门当指寝门。[2]阈(yù):门槛。[3]...
《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原文】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1],以露睹父为客[2]。羞鳖焉[3],小。睹父怒,相延食鳖,辞曰:“将使鳖长而后食之。”遂出。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4]:“‘祭养尸[5],飨养上宾[6]。’鳖于何有?而...

《富辰谏襄王以狄伐郑及以狄女为后》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富辰谏襄王以狄伐郑及以狄女为后【原文】襄王十三年,郑人伐滑。王使游孙伯请滑[1],郑人执之。王怒,将以狄伐郑[2]。富辰谏曰[3]:“不可。古人有言曰:‘兄弟谗阋、侮人百里[4]。’周文公之诗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若是则阋乃内侮,而虽阋不败亲也。郑在天子,兄弟也[5]。郑武、庄有大勋力于...

《夫差退于黄池使王孙苟告于周》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夫差退于黄池使王孙苟告于周【原文】吴王夫差既退于黄池[1],乃使王孙苟告劳于周[2],曰:“昔者楚人为不道,不承共王事,以远我一二兄弟之国。吾先君阖庐不贳不忍[3],被甲带剑,挺铍搢铎[4],以与楚昭王毒逐于中原柏举[5]。天舍其衷,楚师败绩,王去其国,遂至于郢[6]。王总其百执事[7],以奉其...

《夫差胜于艾陵使奚斯释言于齐》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夫差胜于艾陵使奚斯释言于齐【原文】吴王夫差既胜齐人于艾陵,乃使行人奚斯释言于齐[1],曰:“寡人帅不腆吴国之役,遵汶之上[2],不敢左右,唯好之故。今大夫国子兴其众庶,以犯猎吴国之师徒,天若不知有罪,则何以使下国胜!”【注释】[1]行人:官名,主管朝觐聘问。奚斯:吴国大夫。[2]不腆:不富足,不...

《夫差伐齐不听申胥之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夫差伐齐不听申胥之谏【原文】吴王夫差既许越成,乃大戒师徒,将以伐齐。申胥进谏曰:“昔天以越赐吴,而王弗受。夫天命有反,今越王勾践恐惧而改其谋,舍其愆令[1],轻其征赋,施民所善,去民所恶,身自约也,裕其众庶,其民殷众,以多甲兵。越之在吴,犹人之有腹心之疾也。夫越王之不忘败吴,于其心也侙然[2],...
《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原文】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1],久而无成。宣子欲攻之,问于伯华[2]。伯华曰:“外有军,内有事。赤也,外事也,不敢侵官。且吾子之心有出焉,可征讯也。”问于孙林甫,孙林甫曰:“旅人,所以事子也,唯事是待。”问于张老,张...
《范献子戒人不可以不学》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范献子戒人不可以不学》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范献子戒人不可以不学【原文】范献子聘于鲁[1],问具山、敖山[2],鲁人以其乡对。献子曰:“不为具,敖乎?”对曰:“先君献、武之讳也[3]。”献子归,遍戒其所知曰:“人不可以不学。吾适鲁而名其二讳,为笑焉,唯不学也。人之有学也,犹木之有...

《范武子杖文子》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范武子杖文子【原文】范文子暮退于朝[1]。武子曰:“何暮也?”对曰:“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吾知三焉。”武子怒曰:“大夫非不能也,让父兄也。尔童子,而三掩人于朝。吾不在晋国,亡无日矣。”击之以杖,折委笄[2]。【注释】[1]范文子:范武子的儿子,即范燮。[2]委:委貌冠,又称玄冠,是一...

《范武子退朝告老》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范武子退朝告老【原文】郤献子聘于齐[1],齐顷公使妇人观而笑之[2]。郤献子怒,归,请伐齐。范武子退自朝[3],曰:“燮乎[4],吾闻之,干人之怒,必获毒焉。夫郤子之怒甚矣,不逞于齐,必发诸晋国。不得政,何以逞怒?余将致政焉,以成其怒,无以内易外也。尔勉从二三子,以承君命,唯敬。”乃老。【注释】...

《范无宇论国为大城未有利者》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范无宇论国为大城未有利者【原文】灵王城陈、蔡、不羹[1],使仆夫子晳问于范无宇[2],曰:“吾不服诸夏而独事晋何也,唯晋近我远也。今吾城三国,赋皆千乘,亦当晋矣。又加之以楚,诸侯其来乎?”对曰:“其在志也,国为大城,未有利者。昔郑有京、栎[3],卫有蒲、戚,宋有萧、蒙,鲁有弁、费[4],齐有渠丘...

《范文子论外患与内忧》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范文子论外患与内忧【原文】鄢之役,晋伐郑,荆救之。大夫欲战,范文子不欲,曰:“吾闻之,君人者刑其民,成,而后振武于外,是以内和而外威。今吾司寇之刀锯日弊[1],而斧钺不行[2]。内犹有不刑,而况外乎?夫战,刑也,刑之过也。过由大,而怨由细,故以惠诛怨,以忍去过。细无怨而大不过,而后可以武,刑外之...

《范文子论私难必作》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范文子论私难必作【原文】反自鄢,范文子谓其宗、祝曰[1]:“君骄泰而有烈,夫以德胜者犹惧失之,而况骄泰乎?君多私,今以胜归,私必昭。昭私,难必作,吾恐及焉。凡吾宗、祝,为我祈死,先难为免。”七年夏[2],范文子卒。冬,难作,始于三郤,卒于公[3]。【注释】[1]宗:宗人,掌家祭之礼。祝:家祝,祭...

《范文子论内睦而后图外》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范文子论内睦而后图外【原文】鄢之役,晋人欲争郑,范文子不欲,曰:“吾闻之,为人臣者,能内睦而后图外,不睦内而图外,必有内争,盍姑谋睦乎[1]?考讯其阜以出,则怨靖[2]。”【注释】[1]盍:同“何”,何不。[2]靖:平静,平息,使安定。【译文】在鄢陵之战中,晋国想争取郑国的归附。范文子却不同意,...

《范文子论德为福之基》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范文子论德为福之基【原文】鄢之役,荆压晋军,军吏患之,将谋。范匄自公族趋过之[1],曰:“夷灶堙井[2],非退而何?”范文子执戈逐之,曰:“国之存亡,天命也,童子何知焉?且不及而言,奸也,必为戮。”苗贲皇曰[3]:“善逃难哉!”既退荆师于鄢,将谷,范文子立于戎马之前,曰:“君幼弱,诸臣不佞,吾何...

《范文子不欲伐郑》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范文子不欲伐郑【原文】厉公将伐郑[1],范文子不欲,曰:“若以吾意,诸侯皆叛,则晋可为也。唯有诸侯,故扰扰焉。凡诸侯,难之本也。得郑忧滋长,焉用郑!”郤至曰:“然则王者多忧乎?”文子曰:“我王者也乎哉?夫王者成其德,而远人以其方贿归之,故无忧。今我寡德而求王者之功,故多忧。子见无土而欲富者,乐乎...

《范蠡谓先为之征其事不成》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范蠡谓先为之征其事不成【原文】又一年,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今申胥骤谏其王[1],王怒而杀之,其可乎?”对曰:“逆节萌生[2],天地未形,而先为之征,其事是以不成,杂受其刑。王姑待之。”王曰:“诺。”【注释】[1]申胥:即伍子胥,名员,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谋略家。[...

《范蠡谓人事至而天应未至》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范蠡谓人事至而天应未至【原文】又一年,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乱民功,逆天时;信谗喜优[1],憎辅远弼[2],圣人不出,忠臣解骨;皆曲相御,莫适相非,上下相偷,其可乎?”对曰:“人事至矣,天应未也,王姑待之。”王曰:“诺。”【注释】[1]优:这里...

《范蠡谓人事与天地相参乃可以成功》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范蠡谓人事与天地相参乃可以成功【原文】又一年,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今其稻蟹不遗种[1],其可乎?”对曰:“天应至矣,人事未尽也,王姑待之。”王怒曰:“道固然乎,妄其欺不穀耶?吾与子言人事,子应我以天时;今天应至矣,子应我以人事,何也?”范蠡对曰:“王姑勿怪。夫人事必...

《范蠡劝勾践无蚤图吴》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范蠡劝勾践无蚤图吴【原文】四年[1],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先人就世,不穀即位[2]。吾年既少,未有恒常,出则禽荒,入则酒荒。吾百姓之不图,唯舟与车。上天降祸于越,委制于吴。吴人之那不穀,亦又甚焉。吾欲与子谋之,其可乎?”对曰:“未可也。蠡闻之,上帝不考[3],时反是守,强索者不祥,得时不成,反...
《范蠡进谏勾践持盈定倾节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范蠡进谏勾践持盈定倾节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范蠡进谏勾践持盈定倾节事【原文】越王勾践即位三年而欲伐吴。范蠡进谏曰[1]:“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王曰:“为三者,奈何?”对曰:“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不问,蠡不敢言。天道盈而不溢[2],盛而不骄,劳而...

《范蠡谏勾践勿许吴成卒灭吴》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范蠡谏勾践勿许吴成卒灭吴【原文】居军三年,吴师自溃。吴王帅其贤良,与其重禄[1],以上姑苏。使王孙雒行成于越[2],曰:“昔者上天降祸于吴,得罪于会稽。今君王其图不穀,不穀请复会稽之和。”王弗忍,欲许之。范蠡进谏曰:“臣闻之,圣人之功,时为之庸。得时不成,天有还形。天节不远,五年复反,小凶则近,...
《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原文】反至五湖,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王曰:“不穀疑子之所谓者何也?”对曰:“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今事已济矣,蠡请从会稽之罚。”王曰...

《窦犨谓君子哀无人》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窦犨谓君子哀无人【原文】赵简子叹曰:“雀入于海为蛤[1],雉入于淮为蜃[2]。鼋鼍鱼鳖[3],莫不能化,唯人不能。哀夫!”窦犨侍[4],曰:“臣闻之:君子哀无人,不哀无贿;哀无德,不哀无宠;哀名之不令,不哀年之不登。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5],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6]...

《董叔欲为系援》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董叔欲为系援【原文】董叔将娶于范氏[1],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2]:“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3],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注释】[1]董叔:晋国大夫。范氏:指范宣子...

《董安于辞赵简子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董安于辞赵简子赏【原文】下邑之役[1],董安于多[2]。赵简子赏之,辞,固赏之,对曰:“方臣之少也,进秉笔,赞为名命,称于前世,立义于诸侯,而主弗志。及臣之壮也,耆其股肱以从司马,苛慝不产。及臣之长也,端委韠带以随宰人[3],民无二心。今臣一旦为狂疾,而曰‘必赏女’,与余以狂疾赏也,不如亡!”趋...
《定王论不用全烝之故》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定王论不用全烝之故》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定王论不用全烝之故【原文】晋侯使随会聘于周[1],定王享之肴烝[2],原公相礼。范子私于原公,曰:“吾闻王室之礼无毁折,今此何礼也?”王见其语,召原公而问之,原公以告。王召士季,曰:“子弗闻乎,褅郊之事则有全烝[3],王公立饫则有房烝[...

《悼公始合诸侯》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悼公始合诸侯【原文】始合诸侯于虚朾以救宋[1],使张老延君誉于四方,且观道逆者。吕宣子卒,公以赵文子为文也,而能恤大事,使佐新军。三年[2],公始合诸侯。四年,诸侯会于鸡丘,于是乎布命、结援、修好、申盟而还。令狐文子卒,公以魏绛为不犯,使佐新军。使张老为司马,使范献子为候奄。公誉达于戎。五年,诸...

《悼公使魏绛佐新军》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悼公使魏绛佐新军【原文】悼公使张老为卿[1],辞曰:“臣不如魏绛。夫绛之智能治大官,其仁可以利公室不忘,其勇不疚于刑,其学不废其先人之职。若在卿位,外内必平。且鸡丘之会[2],其官不犯而辞顺,不可不赏也。”公五命之,固辞,乃使为司马。使魏绛佐新军。【注释】[1]张老:即张孟,晋国大夫。[2]鸡丘...

《悼公使韩穆子掌公族大夫》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悼公使韩穆子掌公族大夫【原文】韩献子老,使公族穆子受事于朝[1]。辞曰:“厉公之乱[2],无忌备公族,不能死。臣闻之曰:‘无功庸者,不敢居高位。’今无忌,智不能匡君,使至于难,仁不能救,勇不能死,敢辱君朝以乔韩宗,请退也。”固辞不立。悼公闻之,曰:“难虽不能死君而能让,不可不赏也。”使掌公族大夫...

《悼公即位》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悼公即位【原文】二月乙酉,公即位。使吕宣子将下军,曰:“邲之役,吕锜佐智庄子于上军[1],获楚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以免子羽。鄢之役,亲射楚王而败楚师,以定晋国而无后,其子孙不可不崇也。”使彘恭子将新军,曰:“武子之季、文子之母弟也[2]。武子宣法以定晋国,至于今是用。文子勤身以定诸侯,至于今是赖...
《悼公赐魏绛女乐歌钟》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悼公赐魏绛女乐歌钟》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悼公赐魏绛女乐歌钟【原文】十二年,公伐郑,军于萧鱼[1]。郑伯嘉来纳女、工、妾三十人[2],女乐二八,歌钟二肆,及宝镈[3],辂车十五乘[4]。公锡魏绛女乐一八、歌钟一肆,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而正诸华,于今八年,七合诸侯,寡人无不得...
《单襄公论郤至佻天之功》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单襄公论郤至佻天之功》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单襄公论郤至佻天之功【原文】晋既克楚于鄢[1],使郤至告庆于周。未将事,王叔简公饮之酒[2],交酬好货皆厚,饮酒宴语相说也。明日,王叔子誉诸朝。郤至见邵桓公[3],与之语。邵公以告单襄公曰:“王叔子誉温季,以为必相晋国,相晋国必大得诸侯...
《单襄公论晋周将得晋国》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单襄公论晋周将得晋国》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单襄公论晋周将得晋国【原文】晋孙谈之子周适周[1],事单襄公[2],立无跛,视无还,听无耸,言无远;言敬必及天,言忠必及意,言信必及身,言仁必及人,言义必及利,言智必及事,言勇必及制,言教必及辩,言孝必及神,言惠必及和,言让必及敌;晋国...

《单襄公论晋将有乱》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单襄公论晋将有乱【原文】柯陵之会[1],单襄公见晋厉公视远步高,晋郤锜[2],见其语犯;郤犨[3],见其语迂;郤至,见其语伐;齐国佐[4],见其语尽。鲁成公见,言及晋难及郤犨之谮[5]。单子曰:“君何患焉!晋将有乱,其君与三郤其当之乎!”鲁侯曰:“寡人惧不免于晋,今君曰‘将有乱’,敢问天道乎,抑...
《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钟》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钟》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钟【原文】二十三年,王将铸无射而为之大林[1]。单穆公曰:“不可。作重币以绝民资,又铸大钟以鲜其继。若积聚既丧,又鲜其继,生何以殖?且夫钟不过以动声,若无射有林,耳弗及也。夫钟声以为耳也,耳所不及,非钟声也。犹目所不见,...

《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钱》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钱【原文】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1]。单穆公曰[2]:“不可。古者,天灾降戾[3],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于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若不堪重,则多作轻而行之,亦不废重,于是乎有子权母而行,小大利之。”“今王废轻而作重,民失其资,能无匮乎?...

《楚成王以周礼享重耳》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楚成王以周礼享重耳【原文】遂如楚,楚成王以周礼享之[1],九献[2],庭实旅百[3]。公子欲辞,子犯曰:“天命也,君其飨之。亡人而国荐之,非敌而君设之,非天,谁启之心!”既飨,楚子问于公子曰[4]:“子若克复晋国,何以报我?”公子再拜稽首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旄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
《车者论梁山崩》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车者论梁山崩》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车者论梁山崩【原文】梁山崩[1],以传召伯宗[2],遇大车当道而覆,立而辟之,曰:“避传。”对曰:“传为速也,若俟吾避,则加迟矣,不如捷而行。”伯宗喜,问其居,曰:“绛人也[3]。”伯宗曰:“何闻?”曰:“梁山崩而以传召伯宗。”伯宗问曰...

《曹刿问战》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曹刿问战【原文】长勺之役[1],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2]。公曰:“余不爱衣食于民,不爱牲玉于神。”对曰:“夫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动不违时,财不过用,财用不匮,莫不能使共祀。是以用民无不听,求福无不丰。今将惠以小赐,祀以独恭。小赐不咸,独...

《曹刿谏庄公如齐观社》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曹刿谏庄公如齐观社【原文】庄公如齐观社[1]。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正民也。是故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夫齐弃太公之法而观民于社[2],君为是举而往观之,非故业也,何以训民?土发而社,助时也。收攟而蒸[3]...
《宾孟见雄鸡自断其尾》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宾孟见雄鸡自断其尾》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宾孟见雄鸡自断其尾【原文】景王既杀下门子[1]。宾孟适郊[2],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惮其牺也[3]。”遽归告王[4],曰:“吾见雄鸡自断其尾,而人曰‘惮其牺也’,吾以为信畜矣。人牺实难,己牺何害?抑其恶为人用也乎,则可也。人...

易学对汉代的影响

西汉自宣帝以后,政治日非,自然灾害频仍,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鲍宣曾总结元、成、哀三朝以来的形势说:“凡民有七亡:阴阳不和,水旱为灾,一亡也;县官重责更赋租税,二亡也;贪吏并公,受取不已,三亡也;豪强大姓蚕食亡厌,四亡也;苛吏徭役,失农桑时,五亡也;部落鼓鸣,男女遮列,六亡也;盗贼劫略,取...

刘向、谷永与政治斗争

刘向、谷永与政治斗争汉代学者对象数易学的传承、发展,其最终目的在于应用于政治,“以神道设教”,通过代圣人立言、阐释“天意”,或者规范君主行为,匡正时弊,或者达到自己的某种政治目的。刘向、谷永即是其典型代表。唐代李淳风在言及此事时说,“托神设教,因变敦奖,亡身达节,尽力辅谏”、“意在救君,照灼图谋...

儒学主导地位的确立

儒学主导地位的确立汉初施政的主导思想是黄老学说,已经得到学界的公认。但其实在汉定鼎之初,已经有一批学者在努力为儒学争取地位了。第一个提出文化重建的陆贾,向高祖称说的正是儒家经典《诗》和《尚书》。他在《新语·道基》中说:于是后圣乃定五经,明六艺,承天统地,穷事察微,原情立本,以绪人伦,宗诸天地,纂...

汉初政治体制及礼乐制度的完善

政治体制及礼乐制度的完善汉帝国至武帝时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制度疏阔”的局面得以改变,基本上完善了各种官制,政治运作模式也基本成熟,并开始“制礼作乐”。在中央机构方面,宰相的地位有所降低,君权与相权的冲突得以缓和。终高祖之世,萧何独相,这对老搭档在配合上仍时有龃龉。萧何薨后,曹参萧规曹随,...

汉初诸侯王势力的削弱

诸侯王势力的削弱诸侯王问题是汉初政治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时刻威胁着汉政权的稳定。高祖将国初所立的除长沙王吴芮外的异姓诸侯王全部剪除,另立同姓诸侯王以镇抚地方。并与大臣刑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但这些措施并没有解决诸侯王尾大不掉威胁中央的问题。至文帝时,诸侯王的问题已经十分严峻,“...

汉初统治集团的出身及汉朝廷体制的草创

汉初统治集团的出身及汉朝廷体制的草创汉初统治者在政治建设方面考虑不成熟,不仅体现在在全国范围内采取何种政治体制上的犹豫游移,而且朝廷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也缺乏完备周密的制度规定,其朝廷本身制度同样缺略疏阔。史学界谈汉代的政治制度时,常用“汉承秦制”。从整体上来讲,这句话没有问题,定型后的汉代政治体...

汉初的政治格局与汉初政治的建设

汉初的政治格局与汉初政治的建设秦帝国灭亡之后,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206年这一段时期内,整体而言,中国政治格局是由项羽主持的。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说: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项羽之所以能够...

汉初的政治、文化特点与面临的任务

汉初的政治、文化特点与面临的任务公元前二〇二年,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穷途末路的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项羽败亡后,“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在经过几番推辞之后,刘邦“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宣告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全新的王朝——大汉的诞生。之所以说大汉王朝是一个全新的王朝,在于和其前...

诸葛亮隆中对策

第三十章 诸葛亮隆中对策建安四年(199年)六月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刘备在荆州住了几年,刘表一直把他当上等宾客来招待。但是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

周文王遇姜尚

第五章 周文王遇姜尚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叫做纣(音zhòu)。纣原来是一个相当聪敏,又有勇力的人,他早年曾经亲自带兵和东夷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纣很有军事才能,在作战中百战百胜,最后平定了东夷,把商朝的文化传播到淮水和长江流域一带。在这件事上,商纣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但是长期的战争使得消耗也大,这加重了...

周公辅成王

第六章 周公辅成王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13岁,同时刚建立的周王朝也不大稳固。于是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周公的封地在鲁国,因为他要留在京城处...

周处除“三害”

第三十三章 周处除“三害”西晋时期,除了像王恺、石崇一类穷奢极侈的豪门官员外,还有一批士族官员,吃饱了饭不干正经事,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胡乱吹牛,尽说些脱离实际的荒诞无稽的怪话,这种谈话叫作“清谈”。这种人,往往名气很大,地位很高,可见当时风气的腐败了。但是在官员中,也有比较正直肯干实事的人,像西晋...

郑和下西洋

第五十四章 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成祖用武力从他侄儿手里夺得了皇位,有一件事总使他心里不大踏实。那就是皇宫大火扑灭之后,并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体。建文帝到底是不是真的死了?京城里传说纷纷。有的说建文帝并没有自杀,趁宫里起火混乱的时候带着几个侍从太监从地道里逃出...

岳家军大破兀朮

第四十八章 岳家军大破兀朮岳飞,南宋历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联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岳飞是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他出生那年黄...

袁绍杀宦官

第二十八章 袁绍杀宦官东汉末年,统治者腐朽无能,外戚、宦官相继专权,朝政腐败。于西羌战争持续数十年,花费巨大,徭役兵役繁重。加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张角创立太平道,以宗教的方式笼络人心,在贫苦农民中树立了威望,信众多达数十万。184年(甲子年),张角相约信众在3月5日兴兵反...

元昊建立西夏

第四十六章 元昊建立西夏宋真宗,宋朝第三位皇帝,名赵恒(公元968~1022年),宋太宗第三子,公元997年继位,1022年崩,享年55岁,在位26年。公元1004年秋,辽国大军南下,欲侵略大宋,宋真宗用妥协求和的办法安抚辽朝那一头,西北边境的党项族(古代少数民族之一)贵族却趁宋朝忙着对付辽朝的...

玄武门之变

第三十九章 玄武门之变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但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所以才取得太子的地位。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有房...

匈奴人称汉帝

第三十四章 匈奴人称汉帝李雄在成都称王的同一年(公元304年),北方的匈奴贵族刘渊也反晋独立,自称汉王。自从西汉末年起,有一部分匈奴人分散居住在北方边远郡县,他们和汉族人相处久了,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匈奴贵族认为上代多次跟汉朝和亲,是汉朝皇室的亲戚,后来就改用汉皇帝的姓——刘。曹操统一北方后,把匈...

信陵君救赵

第十六章 信陵君救赵秦国在战国中后期是七国中最强的国家,而距离秦国最近的赵、魏、韩(春秋时的晋国)三国首先遭受到秦国的进攻,秦国在连续打败了魏,韩两国后,此时齐国已经不是秦国的对手了,楚国也在多次战争中失败,七国中还有力量和秦国较量的只剩下赵国了。公元前256年,秦昭王发起了邯郸之战,一举歼灭赵...

萧曹两相国

第二十二章 萧曹两相国汉惠帝即位第二年,年老的相国萧何病重。汉惠帝亲自去探望他,还问他将来谁来接替他合适。萧何不愿意表示意见,只说:“谁还能像陛下那样了解臣下呢?”汉惠帝问他:“你看曹参怎么样?”萧何和曹参早年都是沛县的官吏,两人跟随汉高祖一起起兵本来关系很好。后来曹参立了不少战功,可是他的地位...

吴三桂借清兵

第五十九章 吴三桂借清兵公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立了政权,国号大顺。接着,李自成率领一百万起义将士渡过黄河,分两路进攻北京。两路大军势如破竹,到了这年三月,就在北京城下会师,驻守城外的明军最精锐的三大营全部投降。起义军猛攻北京城。第二天晚上,崇祯帝登上煤山(在皇宫的后面,今北京景山)往...

文字狱

第六十一章 文字狱清朝统治者对明朝留下来的文人,一面采取招抚办法,一面对不服统治的,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手段。康熙帝即位的第二年,有官员告发浙江湖州有个文人庄廷鑨私自招集文人编辑《明史》,里面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还使用南明的年号。这时候,庄廷鑨已死去,朝廷下令把庄廷鑨开棺戮尸,他的儿子和写序的、...

文天祥起兵

第五十章 文天祥起兵元军侵入中原后,进逼临安。四岁的皇帝赵显,只是挂个名的。他祖母谢太后和大臣们一商量,赶紧下诏书要各地将领带兵援救朝廷。诏书发到各地,响应的人很少,只有赣州的州官文天祥和郢州(今湖北钟祥)守将张世杰两人立刻起兵。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从小...

王昭君出塞

第二十六章 王昭君出塞汉宣帝在位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候,匈奴由于贵族争夺权力势力越来越衰落,后来匈奴发生分裂,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ì)单于打败,死伤了不少人马。呼韩邪和大臣商量决心跟汉朝和好,他亲自带着部下来朝见汉宣帝。呼韩邪...

王安石变法

第四十七章 王安石变法宋仁宗,中国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做了四十年皇帝,虽然也用过像范仲淹、包拯等一些正直的大臣,但是并没有改革的决心,国家越来越衰弱。仁宗没有儿子,死后由一个皇族子弟做他的继承人,这就是宋英宗。英宗即位四年就病死了,太子赵顼(音xū)即位,这就是宋神宗。宋神宗即位的时候才二十岁...

唐王朝的末日

第四十三章 唐王朝的末日黄巢起义失败以后,唐僖宗回到长安。这时候,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已经名存实亡。各地藩镇在镇压起义过程中扩大势力,争夺地盘,成为大大小小的割据力量,其中最强大的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和宣武(治所在今河南开封)节度使朱温。朱温出身贫苦家庭,从小游手好闲,他家兄弟三个数他最凶恶奸诈。黄巢...

隋炀帝游江都

第三十七章 隋炀帝游江都公元581年,隋建国,589年灭陈,完成统一。隋朝的第一任黄帝是隋文帝杨坚,第二任黄帝是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杨广即位后,为了加强对全国政治上的控制,并且使江南地区的物资能够更方便地运到北方来,加上他个人追求享乐,一开始就办了两件事:一是在洛阳建造一座新的都城,叫东都;二是开...

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

第二十四章 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汉武帝初年的时候,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汉武帝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一点西域(今新疆和新疆以西一带)的情况。他们说有一个月氏(yuèzhī)国被匈奴打败向西逃去,现在定居在西域一带。他们跟匈奴有仇,想要报复,就是苦于没人帮助他们。汉武帝想,月氏既然在匈奴西边,汉朝如...

司马迁写《史记》

第二十五章 司马迁写《史记》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

双雄相遇——刘邦和项羽

第十九章 双雄相遇——刘邦和项羽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以后,各地的百姓纷纷杀了官吏响应起义,没多久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陈胜派兵遣将分头去接应各地起义,他们节节胜利占领了大批地方。但是因为战线长,号令不统一,有的地方被六国旧贵族占了去。起义不到三个月,赵、齐、燕、魏等地方都有...

绍兴和义

第四十九章 绍兴和义岳飞在朱仙镇大捷,逼近东京。兀朮眼看在东京待不下去,决定渡过黄河北撤。当他带着金兵离开东京的时候,有个书生拦住他的马说:“大王(指兀朮)别走了。岳少保(‘少保’是岳飞的官衔)马上会撤兵,东京一定没事儿。”兀朮很奇怪,问那个书生说:“岳飞用五百骑兵打败我们十万大军,百姓日夜盼他...

商鞅南门立木

第十三章 商鞅南门立木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

商汤灭夏

第四章 商汤灭夏黄河下游有个部落叫商。传说商的祖先契(xiè)在尧舜时期,跟禹一起治过洪水,是个有功的人。后来,商部落因为畜牧业发展得快,到了夏朝末年,汤做了首领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了。夏王朝统治了大约400年,到了公元前16世纪,夏朝最后的一个王夏桀(jié)在位。夏桀是个出名的暴君...

屈原沉江

第十四章 屈原沉江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于是楚怀王又想重新和齐国联合。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南)相会,当面订立盟约。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很犹豫,不去呢,怕得罪秦国;去呢,又怕出危险。他就跟大臣们商量。大夫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强暴得...

齐桓公九合诸侯

第八章 齐桓公九合诸侯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从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春秋初期,齐与主要竞争对手鲁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689...

戚继光驱逐倭寇

第五十五章 戚继光驱逐倭寇明世宗的时候,有一批日本的海盗经常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和中国的土豪奸商勾结,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不得安宁。历史上把这种海盗叫做“倭寇”。公元1553年,在汉奸汪直、徐海的勾结下,倭寇集结了几百艘海船在浙江、江苏沿海登陆,他们分成许多小股,抢掠了几十个城...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