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虔州八境图(选三)_原文_赏析)
苏轼 其二 涛头寂寞打城还①,章贡台前暮霭寒②。 倦客登临无限思③,孤云落日是长安④。 其四...
苏轼
其二
涛头寂寞打城还①,章贡台前暮霭寒②。
倦客登临无限思③,孤云落日是长安④。
其四
朱楼深处日微明,皂盖归时酒半醒⑤。
薄暮渔樵人去尽⑥,碧溪青嶂绕螺亭⑦。
其七
烟云缥缈郁孤台⑧,积翠浮空雨半开。
想见之罘观海市⑨,绛宫明灭是蓬莱⑩。
【注释】
①“涛头”句:语出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潮打空城寂寞回”。苏轼稍事点化。②章贡台:在虔州城西北面,正当章水和贡水的会合处。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赵抃任虔州知州,在野景亭的旧址上建造此台,更名为章贡台。登高远眺,虔州城北面的山光水色,尽收眼底,事见赵抃《章贡台记》。③倦客:指作画人孔宗翰。④“孤云”句:诗意出自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⑤皂盖:太守乘车上的黑色车盖,《后汉书·舆服志》:“中二千石、二千石皆皂盖,朱两幡。” ⑥渔樵:捕鱼、打柴人。⑦螺亭:螺亭石,又名螺亭山。⑧郁孤台:在虔州西南,因阜隆郁然,孤起平地数丈,故名。《赣州府志》:“唐李勉为刺史,登台北望,慨然曰:‘予虽不及子牟,心存魏阙一也。郁孤台岂令名乎!’乃易匾为望阙。” ⑨之罘:山名,也作芝罘,三面环海,一径南通,在今山东烟台市北。秦始皇曾在此刻石、射鱼。海市:海市蜃楼的简称,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的奇异幻景。⑩绛宫:朱漆宫殿。蓬莱:山名,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
【评说】
本诗选自苏轼《苏东坡全集》前集卷九、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五。
《虔州八境图》是一组题画诗,共八首,是苏轼为密友孔宗翰所画的《八境图》题写的诗。孔宗翰,字周翰,孔道辅之子,曲阜(今属山东)人。历仕虔、密、扬、兖诸州知州,元祐中官至刑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徐州,未拜而卒。孔宗翰任虔州知州时,看到江水年年毁坏城墙,便筑石城以捍御江水。苏轼《八境图后序》云:“南康江水,岁岁坏城,孔君宗翰为守,始作石城,至今赖之。”他将城上楼台的景色描绘出来,题为《八境图》。这本来是虔州石城上的一处景观,为什么孔宗翰要题名为《八境图》呢?苏轼《八境图序》说:“所自观者之异也。”这当然是孔宗翰的意图。因为观景时,时序节令有不同,观景者的心情有不同,观景者站立不同的位置,取不同的视角,所见景色也就不同,形成“八境”。后人不明孔宗翰取题的意图,遂误以为他画了八幅图画。熙宁十年(1077)春,苏轼由密州调任徐州,接代他知密州的,便是孔宗翰。两人交接后,临行时,孔宗翰拿出《八境图》,请苏轼为之作序文并题诗,让虔州人刻在石上,以留作纪念。这里,我们选评其中的三首。
(其二)一诗,写章贡台附近的景观和登高远望的情思。
全诗以“涛头”发其端,描写虔州石城景象,形容赣江的浪涛拍打石城,带着寂寞的心态,无可奈何地默默退去,诗意由括刘禹锡句得来,紧扣画面实境,妥贴巧妙,不露痕迹。 次句渲染石头城上章贡台附近的寂寞悲凉的氛围,又与下面的诗意勾连起来,“暮霭”与“落日”遥相呼应,引出诗尾望阙的情思。“倦客”指作画人孔宗翰,他因宦游远州而感到疲倦。孔宗翰登上章贡台,联想起唐代李勉登郁孤台北望的故事,产生无限的情思。诗至第四句,拍合全篇,醒明题旨。“孤云落日是长安”,运化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意,李白以浮云蔽日,喻邪恶之臣蔽贤嫉能。孔宗翰与李白一样,遥望京城(宋人常用唐都长安代指宋京汴梁),慨叹邪臣蔽贤,透露出为朝廷忧虑的心情。这样的结句,意蕴深远,情思悠悠不尽,富有韵味。苏轼是画家,又是大诗人,他善于融通诗与画的艺术三昧。本诗用富有美感的诗句,不仅将画面实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还能将画家孔宗翰作画时的构思立意的匠心以及蕴含于画面中的无限情思描写出来,诗情画意得以完美结合,成为题画诗中的上乘之作。
(其四)一诗,通过朱楼和螺亭两个视点,描绘图中美景并抒写画家的情趣。
“朱楼”和“皂盖”,是画中人太守的居处和乘车车盖。侵晨,“日微明”时,太守就从朱楼深处乘车外出;傍晚,太守返回朱楼,酒刚刚醒了一半。前两句诗,以“朱楼”为视点,写了出而复归的太守一整天的行踪,那么,他究竟到那里去了,去干什么呢? 诗的三、四句,以“螺亭”为视点,描写太守一整天的活动,他在这里饮酒、观赏周围“碧溪青嶂”的优美秀丽的景色,与渔翁、樵夫为伍,陶然于山水之间。其情趣,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相仿佛。
《八境图》的作者和本诗诗人在艺术上实现了两个“超越”。绘画艺术是以一瞬间的画面,表现生活断面、静态形象和视觉所及的事物。太守从早到晚出游,从朱楼到螺亭,从饮酒到观赏自然景色,一系列急遽的时空间变化和复杂的人物连续性动作,在画面中是难以表现的。聪慧的孔宗翰充分发挥艺术想象的威力,通过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去暗示动作情节,选择可以见出前因后果的一刹那的生活片断,来表现承续性的动作情节。比如,用“螺亭”里的杯盘,暗示太守白天在此饮酒的情节;选用“皂盖归时”这种富有暗示性的生活片断,略去画中人清晨出游、白天观赏景色的连续性情节。画家实现了空间的变换和时间的推移这两方面的“超越”。此其一。苏轼一眼看出孔宗翰的用意,他凭借惊人的艺术想象力,将“朱楼”和“螺亭”,“日微明”和“薄暮”,观景和饮酒融在一首小诗中,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补充并丰富了《八境图》的画意。此其二。
(其七)一诗,描写郁孤台景色优美如仙境。
诗的前二句,写的是画面景象。郁郁葱葱的郁孤台,如积翠浮空,矗立在烟雨之中,云烟缥缈,时隐时现,景色极为优美。孔宗翰年岁比米芾高,米氏云山尚未出现于画坛,他的这种画法,显然是受到董源云气滃郁的画风的熏染。后半首,诗人由画面推想开去,想到之罘山观看海市蜃楼的景象,感到烟云中的郁孤台,极像烟云中蓬莱仙山上的绛宫。诗人兼用实笔、虚笔,虚实相生,再现了如仙境般优美的郁孤台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