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世界百科/印加人结绳记事之谜

印加人结绳记事之谜

印加人结绳记事之谜通常人们认为文字是最基本的信息传递手段,是社会文明发展的载体。印加人有没有自己的文字,这是历史学家们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印加陶器上那些类似豆子的符号是一种尚未破译的特殊的会意文字。有的学者则认为,16世纪以来,在库斯科太阳神庙里的金柜装饰物上的那些“图画”就是传说中的象形文字。1980年5月,英国工程师威廉·伯恩斯·格林在...

印加人结绳记事之谜

通常人们认为文字是最基本的信息传递手段,是社会文明发展的载体。印加人有没有自己的文字,这是历史学家们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印加陶器上那些类似豆子的符号是一种尚未破译的特殊的会意文字。有的学者则认为,16世纪以来,在库斯科太阳神庙里的金柜装饰物上的那些“图画”就是传说中的象形文字。1980年5月,英国工程师威廉·伯恩斯·格林在经过7年考证后,发表了题为《介绍印加人的秘密文字符号》的学术论文,认为印加文字由16个辅音和15个元音组成,这种秘密文字是美洲最早的象形和表意文字之一。然而,大多数学者指出,上述几种论断都还缺乏令人信服的根据。我们认为,印加人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创造了结绳记事的方法,管理有序的驿道制度和有关宗教和技艺的教育制度,有效地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也有效地维系着印加帝国的正常运转。

印加结绳记事方法有两种,即基普和基尔卡,主要用于辅助记忆、统计和记事。但这两种方法通常为少数祭司、贵族所垄断。

基普是印加人用羊驼毛或骆马毛编成各种结的彩色绳子。具体地讲,基普是在一个横粗的主绳上垂直地系上许多根细绳,有时多达100根,像缨子一样垂着。并在垂着的细绳上距主绳不同的距离处打着一个个结头。结头的形状和数量表示数目。距主绳最近的结是个位,再上一个结是十位,然后是百位和千位,越是大数越接近主绳。人们认为基普上最大的数不超过10000。印加人还不知道零的概念,所以在基普上没有表示出来。1981年1月19日,在利马省拉帕斯村发现的印加古记事绳长250米,是迄今发现的最长的记事绳。

细绳的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事物。据专家们研究,褐色表示马铃薯,白色代表银,黄色代表金,黑色表示时间,红色代表士兵。印加人借助绳的颜色,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来记载各种重要事件和自然现象,也用来进行各种统计,特别是村社社员的人口统计。有人认为,印加境内各地区还存在一种历史基普,用于辅助记忆,记载印加国的编年史。对此,比较谨慎的专家则认为,这还有待于深入调查研究。总之,基普是一种辅助记忆的手段,而不是一种文字形式。

基尔卡是另一种辅助记忆的手段。具体地说,基尔卡就是画在毛织品、布板、石板上的没有年表的历史图画符号。基尔卡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种是在一些奇怪的石板上画有像堡垒开放状的一排排四边形。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种计算和统计的符号。还有的是在一些布板或织物上画上历史图画符号。据最初侵入印加帝国的西班牙人记述,他们在库斯科的太阳神庙附近的一所专门的祭司秘房中,发现了贴在木板上的大幅粗布画,画有印加人的传说和历史事件。这间秘房,除了印加王和专门负责保管的祭司外,其他人不能进入。16世纪,西班牙驻秘鲁殖民总督托莱多曾亲眼见到过那种布板,上面画着印加统治者的像,人像的周围有关于印加神话传说的符号。由于布板的金框被西班牙殖民者劫走,金框中的历史图画被毁,所以,印加人的历史图画符号都没有保存下来。

善于利用基普的专门祭司或官员,称为“基普卡马约克”。他们是印加帝国的会计兼秘书,其职责主要是陪同印加王的钦差大臣——图库伊里库,到全国各地视察。钦差大臣是帝国朝廷和各地酋长之间的联系人,也是帝国重要公共工程的组织者。钦差大臣根据印加王和国家的需要,编制劳力统计,征收贡物,挑选民间美女,增减地方官员等。钦差大臣每到一地,按村社为单位召集村民会议。基普卡马约克根据到场人数进行统计,分派贡物,征召新的奴隶和美女。基普卡马约克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收集描绘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图画符号,并把它送往库斯科,备王宫秘密收藏。

如果从传递信息手段的角度来理解,印加人没有文字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但印加人创造了驿道制度,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交通建设和良好管理是印加人通讯技术和文化上的巨大成就。

古代印加铺砌的驿道,攀山越岭,跨河渡谷,绵延数千里。有两条道路自北而南,贯通全国。一条是沿海道路,北起厄瓜多尔的通贝斯,纵断沙漠向南贯通秘鲁地带。进入智利中部,全长4000千米。另一条道路是高原道路,北起哥伦比亚,贯穿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进入阿根廷,最终抵达智利,全长5600千米。从这两条主干道分出许多小道,把首都同最遥远的地方连接在一起。主干道宽3.5~4.5米。道路通过有灌溉渠道的平原地区时,常有栅栏围护,栅栏上饰有动物图像和浅浮雕,精美绝伦。在有些地方,渠道和道路平行,道路两旁栽有果树。在沼泽地带或容易泛滥的地区,道路则筑在石堤上,有时高达1~2米。经过沙漠地区时,道路两边立有树桩。沿高原筑路时,为了人们便于攀登,道路还筑成曲折形;在坡度很陡的地方,则凿成梯级,在岩壁处,则穿凿隧道。在道路被河流和峡谷切断的地方,人们还架设桥梁,铺上横木。有时用大石板,长3~4米。印加人制造的吊桥,巧夺天工,享有极高的声誉。桥是架设在深渊之上的,吊桥的支柱为石柱,分别立在河流或深渊的两边。在这些石柱上拴着5条用柔韧树枝或藤条编成的粗索。三条粗绳构成桥体,两条做栏杆,下面的粗索用树枝编缠住,然后在上面铺上横板。栏杆的粗索也与下面的粗索编结,从两侧加固桥身。桥的中部因本身重力而下垂,整个桥身因振动而摇摆。有的吊桥竟长达60米。为了保护桥梁和道路,派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看护和保养,附近村民必须认真维修,不得有误。当时印加人既无马车也无带轮车,通报信息,全凭接力快跑传递,公路两旁设有驿站,驻有驿卒,负责传递信息。古印加人靠接力传信息之快,每天竟达225千米。据说,南部沿海捕获的鲜鱼,运到库斯科献给印加王,只需两天时间。印加人的烽火信号系统组织严密,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可传到很远的地方。印加人修筑道路,其工程水平,远远超过罗马帝国,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杰出的工程之一。德国地理学家洪堡在考察了秘鲁驿道后说:“印加大道是人类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它可以与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各国的大道相媲美。”

印加人没有文字,但他们有独特的教育方式,把自己的文明、生活习俗、礼仪和工艺知识传授给下一代。印加人的基本工艺技术知识是在家庭和村社中自然传播的。譬如:手工艺方面,父亲把手艺传给儿子,以此保持手工艺的持续发展。印加人的社会职业分工明显,有时甚至全村人都从事一种手工艺品的生产,代代相传,历久不衰。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