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神话故事/《向帕召讨文字·傣族》神话故事

《向帕召讨文字·傣族》神话故事

向帕召讨文字 傣族在那遥远的年代,人世间没有文字,人们只得靠刻木结绳来记事,用千千万万颗麻亮和豌豆来记数。后来,木块越来越少了,草绳也越来越少了,麻亮和豌豆更是少得不够用了,人们整天为这件事犯愁。这时,人们听说智能无边的帕召从天上来到了人间,于是,大家都去找帕召讨求文字。汉族带着纸去了,傣族带着贝叶去了,哈尼族带着牛皮去了。他们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山,穿过一片又...

向帕召讨文字 傣族

在那遥远的年代,人世间没有文字,人们只得靠刻木结绳来记事,用千千万万颗麻亮和豌豆来记数。后来,木块越来越少了,草绳也越来越少了,麻亮和豌豆更是少得不够用了,人们整天为这件事犯愁。

这时,人们听说智能无边的帕召从天上来到了人间,于是,大家都去找帕召讨求文字。汉族带着纸去了,傣族带着贝叶去了,哈尼族带着牛皮去了。他们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山,穿过一片又一片森林,蹚过一条又一条河流,不知走了多少月,也不知过了多少个热天和冷天。一天,满怀希望的人们终于来到了帕召传经的神山上,拜见了帕召,一起跪下向帕召索讨文字。仁慈的帕召一一满足了人们的愿望和要求,立即在纸上写下了文字,交给汉族;在贝叶上写下了文字,递给傣族;在牛皮上写下了文字,拿给哈尼族。接着,帕召嘱咐道:“我写给你们的文字是同一种文字,你们拿回去记事记数吧。”

人们分别拿了写着文字的纸、贝叶和牛皮,一齐向帕召深深拜谢,然后,欣喜若狂地离开了神山,向家乡走去。不久,人们来到了一条大河边,河流又宽又长,水势又汹又猛,要过河只有凫水。为了把文字尽快地带回自己的部落,他们都毫不犹豫地纵身跳入滔滔的波浪中,向对岸游去,游啊游啊,人们精疲力竭地泅到了河边,爬上了岸。汉族一看,他带的纸被河水浸湿了,帕召写在纸上的字变了形,弯弯曲曲像鸡爪似的。傣族的贝叶和哈尼族的牛皮,不但不怕水浸,被水一泡,反而变得有模有样了。

人们抱怨了一阵,又继续往前走。许多天后,来到了一座荒山上,这时,大家才发觉带在身上的干粮都吃完了。别无办法,只好找些草根树皮充饥。可到后来,所走的路越来越艰难,经过的山地越来越荒凉,什么吃的东西也找不到了。人们忍饥挨饿,继续一步步往前走,走着走着,人们走不动了,一个个倒在地上,望着蓝天流泪:难道辛辛苦苦讨来的文字,就要连同我们一起被埋葬在这陌生地方吗?为了活下去,向人们传播文字,哈尼人不得不把唯一可以充饥的牛皮献了出来,让大家烧吃了。所以哈尼族的文字没能传下来。

讨文字的人们终于回到了自己居住的地方。那刻在贝叶上的文字,因不怕水湿,又不能烧吃,才把帕召写给的文字原样保存下来了,使傣族有了绣花似的文字。那写在纸上的文字,虽然是帕召送的同一字体,但因为被水浸湿了,变了形,于是出现了傣文和汉文两种不同的文字。不过,许多汉文仍然与傣文读音相同,如傣族的“托腐”与汉族的“豆腐”,只有“托”与“豆”有点不同,那是因为写在纸上的“托”字,被水浸湿变了形,成了鸡爪形的“豆”字。现在傣文与汉文读音相同的字很多,就是这个原因。

有了文字的傣族和汉语,都没有忘记无私的哈尼人,深深记得他们献牛皮的恩德。

【出处】陶阳、钟秀编:《中国神话》(下册),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