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散文选集/语域理论视角下《敦煌文化关键词》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

语域理论视角下《敦煌文化关键词》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

语域理论视角下《敦煌文化关键词》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戴玉冰 刘润生[摘要]文化负载词是语言系统中直观反映该民族文化的词汇,体现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从语域理论视角出发,选取《敦煌...

语域理论视角下《敦煌文化关键词》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

戴玉冰 刘润生

[摘要]文化负载词是语言系统中直观反映该民族文化的词汇,体现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从语域理论视角出发,选取《敦煌文化关键词(双语对照)》一书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语场维度、语旨维度和语式维度的分析,证实语域理论在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中的适用性,提出了译者在外宣翻译实践中需要达到的三重境界,以期拓宽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视角,丰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成果,进而更好地促进中华文化的广泛传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语域理论;文化负载词;外宣翻译

一、引言

敦煌文化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形成,融合了古代文明的精华,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精神和深邃的中西文化思考,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敦煌文化关键词》一书中所编列的术语是敦煌文化体系中最核心的概念,凝聚了敦煌文化的主体内容,书中出现了大量独特的文化负载词,是难能可贵的翻译实践素材。《敦煌文化关键词》的英译,对敦煌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有利于传播好中国敦煌学研究的声音,讲述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故事和源远流长的历史。

二、语域理论与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具有独特民族文化的文本,对它的英译和宣传,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精覃思。不同学者基于生态语言学视角、体认语言学视角、文化翻译理论等诸多视角进行不同题材文本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上述研究基本就某个具体理论对特定文本进行翻译研究,所选取的理论角度丰富多样。但是从语域理论的视角,对文化负载词英译相关的深入探讨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语域是翻译研究的重要概念,语域理论在翻译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实操性。代表性研究如下:黄忠廉、孙瑶从语域理论视角探讨语篇翻译语域转化的缘由及方法,提出语域转化“三步走”策略。曹明伦从语言变体层面探究语域的翻译再现问题。上述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翔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将从翻译实践出发,探究语域理论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一)语域理论概述

语域理论是功能语言学领域的核心概念。在Malinowski和Firth语境观的影响下,Halliday认为,语境在语言系统中是一个复杂的层面,它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形式: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Halliday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发展了语域理论,并将影响情景语境的因素概括为话语基调、话语范围和话语方式,系统地揭示了语境对语义的制约作用。

语言的目的是实现交际,交际的内容就是语言的意义,情景语境与语言系统结合起来产生了语域,语言的意义在语域中以语义的方式得以存在,语言的意义通过语篇这个语义单位实现“流动”。说话者是语域创建的主体,听话者是语域解读的主体。由于人的文化背景、教育经历及交际目的等不同,解读语域时会产生个体差异。同一个语篇在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会产生不同的语域,从而不断发展该语篇所蕴含的意义,意义在“流动”中析出了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情景语境随之发生变化,语篇要顺应时代语境的发展,语域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重构,最终才能被当前社会所接受,实现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二)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也称文化特有词或文化缺省词,指源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这个现象。尤金·纳达将文化负载词分为五类: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和语言文化负载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经济形态、社会制度、民风民俗、历史传统等方面体现出相对显著的差异,在这些差异的影响下诞生了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语言,表现在词汇层面上就是文化负载词。根据人类学界的研究,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对中国特色文化的传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寻求两个民族间的“最大公约数”,填补文化交流的沟壑,搭建文化沟通的桥梁,探求适切的文化负载词英译是新时代译者的使命和责任。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重点在于理解词语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因素,不仅要了解词语的文化语境,还要熟悉词语在语篇中的情景语境,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语域理论的核心恰好是情景语境,情景语境的三个维度将抽象的文化因素进行一定程度的量化,使复杂的源语分析有章可循,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化繁为简。由此可见,语域理论与文化负载词英译有天然的契合之处,若合理应用,有助于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三、基于语域理论视角的文化负载词英译

《敦煌文化关键词》是推动敦煌学国际化发展的有力著作,涉及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本节依托语域理论,探究在英译该作品中的文化负载词时所达到的语场对等、语旨对等和语式对等。

(一)文化负载词英译的语场对等

文化负载词在社会交际中的使命是完成文化输出,使译入语读者能够准确、完整地获得文化信息。语言活动发生的场景和内容是语场包含的内容。语场能够帮助译者很好地判断文本的主题和内容,即原作者是在什么场合或情况下谈论什么主题。文本的主题和内容通过原文中的词汇加以体现,因此,对原文中关键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分析,可以帮助译者判定语场,进而理解原文,做到语场对等,译出忠实于原文信息的译文,完成有效的文化输出。

例1.金碧山水:以泥金、石青和石绿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中国山水画,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在敦煌壁画中常见。

Gilt Blue-Green ShanshuiPainting:Gilt blue-green shanshui painting is a subtype of blue-greenshanshui painting, which mainly depicts landscapes using azuriteblue and malachite green minerals, together with gold powder, aspigments. It appears more golden than conventional blue-greenshanshui painting, as is often seen in Dunhuang murals.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个种类,其主要描写对象是山川自然景观。本句中所出现的“金碧山水”和“青绿山水”属于画法风格的分类。上述二词均属于生态文化负载词。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加大了生态文化负载词的英译难度。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金”和“碧”的意思分别为“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青绿色的玉石”,而此处是在介绍“金碧山水”这种画法,“金”“碧”二字均指作画的颜料与色彩,因此译为“gilt”与“blue-green”。在山水画一词的翻译上,译者采用了音译的方法,该方法是文化负载词英译的最常用方法之一,目的是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此处若直译为“mountainand water painting”,就将山水画的描绘范围缩小为只有山和水,也无法体现出山水画中所蕴含的中国人特有的情思和审美观。“以山为德”“以水为性”是中华文化意识的内在修为,因此,山水画并不仅仅描绘山水风光,更多的是塑造意境之美,表达画者的所思所感。

(二)文化负载词英译的语旨对等

语旨是指话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就是参与者在交际中的地位与他们所扮演的角色。这种角色可以指教师、医生、外交官等社会角色,也可以指语言角色关系,如译者与读者、提问者与回答者等。《敦煌文化关键词》的作者所扮演的角色为敦煌学核心术语的双语介绍者,而该书的读者主要是敦煌学界、文化学界、翻译界及汉学界的研究者和关注者​‍‌‍​‍‌‍‌‍​‍​‍‌‍​‍‌‍​‍​‍‌‍​‍‌​‍​‍​‍‌‍​‍​‍​‍‌‍‌‍‌‍‌‍​‍‌‍​‍​​‍​‍​‍​‍​‍​‍​‍‌‍​‍‌‍​‍‌‍‌‍‌‍​。因此,该书的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基于对角色关系的全面把握,译者才能更加系统地把握译文,在语旨对等的情况下,最终实现从原文到译文的信息移植,完成准确翻译。

例2.霓裳羽衣舞

译文:Rainbow and FeatherDance

上文分析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平等关系,在文化语域下,更要注重参与者的平等关系。因此,译者需要仔细地端平“两碗水”,既要保留原文的文化信息,又要最大限度地符合译入语习惯。“霓裳羽衣舞”是唐代宫廷著名的乐舞,特点是舞伎人数众多,均身着鲜丽缤纷的霓裳。“霓裳”是指仙人所穿的衣服。译文的巧妙之处在于,没有按照字面意思生硬地翻译“霓裳”二字。其一,英文中并没有“霓裳”这个概念,音译并不能准确地向译入语读者传达其含义;其二,如果采用拼音加注释的方式就会失去原文“小而美”的语言特点。译者选用“rainbow”表达舞者衣着鲜丽缤纷,用“feather”展示舞者轻柔曼妙的舞姿,并用“and”将其并列,不仅在形式上保留了原文的美感,同时在词意上还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原文的韵味,体现了译者与读者的平等关系。

(三)文化负载词英译的语式对等

语式是指话语主体所选择的交际媒介与方式,它通常体现于文本的文体风格。在书面交际中,受思想主旨、表达方式、写作目的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文本呈现的文体风格各具特点。《敦煌文化关键词》一书以客观陈述各类文化负载词的意义为主,具有词汇表意准确、陈述句式规范、语篇逻辑严谨等特点。在翻译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文化负载词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语言风格及特点,译者要选择最适合的表达风格与表达形式,客观、准确地传递源语文化语境中的内涵,做到语式对等。

例3.竖笛:吹奏类竖管乐器,又称直笛、竖吹、单管、中管、尺八等,现在称为洞箫。敦煌壁画中的竖笛,与现代的洞箫略有不同。

Vertical Flute:The verticalflute,an end-blown wind instrument, has many alternative names andvariations, including zhidi (straight flute), shuchui (verticallyblown),danguan (single pipe), zhongguan (medium pipe),and chiba(named after the length of the instrument). It is slightlydifferent from its modern-day counterpart dongxiao (vertical bambooflute or end-blown flute).

根据名词解释可知,此处的“竖笛”并不是西方的木管乐器竖笛,而是中国所独有的乐器。因此,“竖笛”为物质文化负载词。同理,“直笛”“竖吹”“单管”“中管”“尺八”均为物质文化负载词。此处作者在解释竖笛的别称时,采用了音译加注的方式。当源语的某个字、词或某种表达无法在译入语中找到契合的表达时,就会形成词义空缺。通常情况下,为了弥补空缺,译者需要增补一些信息,以利于读者理解。原文第一句介绍“竖笛”的基本属性为竖管乐器,继而罗列出竖笛的别称。与之相对应,译文在保留原文结构的情况下传达出每个别称的具体含义,不仅在语言表达形式上保持对等,还在语式上同样对等,忠实地再现了原文的文体风格。

四、文化负载词英译对外宣翻译的启示

文化负载词所具备的文化属性使其成为天然的外宣翻译材料。外宣翻译的主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具化成为不同的内容。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是中国翻译实践发展的必然之路。新时代的译者使命在肩,责任在身,如何更好地“翻译中国”,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和宣传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

一是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码,更是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世界上任何一个成熟的民族和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形态,了解不同形态的文化,尊重文化形态差异,克服自身认识偏差是译者毕生不解的追求。译者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并在此基础上关注中外语言、文化与话语差异,同时站在译文受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到话语同步与话语等效。还要有一颗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心,日雕月琢,乐此不疲、坚定不移、源源不断地向世界精准输出中华文化。

二是要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文化负载词英译是外宣翻译的重要环节,文化负载词体现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向世界阐释推广这样优秀的中国文化是译者的时代使命。纵然当前国际传播的舆论环境尚未达到可观状态,译者仍要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真实、客观地阐述翻译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将构建中国话语放入每一个具体的实践中,放在每一个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上。此外,译者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所要面临的东西文化之河流汹涌澎湃,需要多下硬功夫,多钻研,多琢磨,多研究,才能真正畅游其中,终有所成。

三是要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翻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小到一个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大到国家翻译能力的构建,译者要以扎实严谨的职业态度、表意准确的职业素养,为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奉献一生。

参考文献:

[1]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2]曹进,赵宝巾.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1-21(4).

[3]曹明伦.语域再现和译者的虚拟社会角色:兼谈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J].中国翻译,2016,37(1):112-115.

[4]黄忠廉,孙瑶.语篇翻译语域三步转化观[J].现代外语,2017,40(2):201-212,292.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北京: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303.

[7]张德禄.语域理论简介[J].现代外语,1987(4):23-29.

[8]祝朝伟.翻译的话语等效与对外话语传播体系创新[J].中国外语,2020,17(2):4-12.

作者简介:

戴玉冰(1996—),女,汉族,河南洛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刘润生(1999—),男,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