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散文选集/数字水墨与传统水墨在青年人眼中的认知偏好

数字水墨与传统水墨在青年人眼中的认知偏好

数字水墨与传统水墨在青年人眼中的认知偏好周肇勇 沈君豪[摘要]通过从创作方式、教学角度、推广角度方面探究青年人对传统水墨与数字水墨的认知偏好,从中映射出青年人对传统艺术与新兴科技融合之偏好程度,也为艺术从业者提供意见​‍‌‍​‍‌‍‌‍​‍​‍‌‍​‍‌‍​‍​‍‌‍​‍‌​‍​‍​‍‌‍​‍​‍​‍‌‍‌‍‌‍‌‍​‍‌‍​‍​​‍​‍​‍​‍​‍​‍...

数字水墨与传统水墨在青年人眼中的认知偏好

周肇勇 沈君豪

[摘要]通过从创作方式、教学角度、推广角度方面探究青年人对传统水墨与数字水墨的认知偏好,从中映射出青年人对传统艺术与新兴科技融合之偏好程度,也为艺术从业者提供意见​‍‌‍​‍‌‍‌‍​‍​‍‌‍​‍‌‍​‍​‍‌‍​‍‌​‍​‍​‍‌‍​‍​‍​‍‌‍‌‍‌‍‌‍​‍‌‍​‍​​‍​‍​‍​‍​‍​‍​‍‌‍​‍‌‍​‍‌‍‌‍‌‍​。采用李克特量表问卷、半结构式访谈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青年人对传统水墨及数字水墨的认知程度有差异,但对于数字水墨与传统水墨的推广、教学、创作意义的看法没有明显差异,数字水墨在推广、创作、教学中优大于劣​‍‌‍​‍‌‍‌‍​‍​‍‌‍​‍‌‍​‍​‍‌‍​‍‌​‍​‍​‍‌‍​‍​‍​‍‌‍‌‍‌‍‌‍​‍‌‍​‍​​‍​‍​‍​‍​‍​‍​‍‌‍​‍‌‍​‍‌‍‌‍‌‍​。水墨等数字艺术应当拓宽渠道,增加曝光度,也需积极创新,融入现代元素。

[关键词]传统水墨;数字水墨;推广;教学;创作

科技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众多领域也与科技相融合从而产生新的形式或创作方式。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拓宽了艺术创作的方式,扩充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借由多样的表现形式,青年人能够更好地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之魅力。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动画界应重新评估本土文化艺术的价值,挖掘和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塑造新时代的民族形象。动画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符号,不仅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更肩负着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时代在改变,传播媒介也在改变,传统事物经由数字媒介诠释出新的生命力,如传统水墨与科技的碰撞衍生出数字水墨。受众的观念亦在改变,特别是Z时代的青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若要更好地传承与推广传统文化,必须要了解青年人的想法。本文以传统水墨与数字水墨为例,主要从创作方式、教学角度、推广角度方面加以探究但不限于此,希望借由研究,得出青年人对传统水墨与数字水墨的偏好程度,进而得出青年人对传统艺术与新兴科技融合之偏好程度。

关于偏好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一是以“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s)探讨对数字水墨与传统水墨的偏好程度,二是以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探讨形成两者偏好差异的深层原因。研究结果将对数字艺术媒体相关从业者以及跨领域者有着启示作用。

一、文献探讨

(一)偏好的含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偏好有两种基本解释:一是刚好,恰巧,二是偏爱。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有:“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唐李建勋《雪有作》诗曰:“未白已堪张宴会,渐繁偏好去帘栊。”夏丏尊、叶圣陶《文心》曰:“读文章、看书又各有机缘和偏好。”其中含义皆为偏爱,而偏爱也为偏好的主流含义。

偏好根据类型可具有多种含义,包含个人偏好、消费偏好、投资偏好等。偏好是微观经济学价值理论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偏好是主观的,也是相对的概念。偏好实际是潜藏在人们内心的一种情感和倾向,它是非直观的,引起偏好的感性因素多于理性因素。偏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也呈现出群体特征。因此,在分析偏好前,设计者确定偏好类型也是研究准确的关键。

每个人一出生可能并不像一张白纸那样什么都没有,而是具有有限经历的,这些经历通过孩提时代以及其后的经历不断充实。这些经历对少年时代以及成年后的欲望和选择都会产生影响。加里·贝克尔所表述的便是经历对偏好的影响,可见偏好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也给研究提供了另外的思路,是否由于生在科技时代,我们的经历使得我们创造出数字水墨技术呢?

(二)传统水墨

传统水墨画是不加以颜色的绘画,主要以黑、白、灰为主,加水晕染,施以笔法,展现其独特意境。水墨画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辞源》载:“水墨画——专用水墨而不施色彩的画。”宋范成大《石壶集》十五《虎牙滩》诗曰:“倾崖溜雨色,惨淡水墨画。”《辞海》则这样解释:“水墨画——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体。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取得‘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

(三)数字水墨

数字水墨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科技与艺术交融的结果。数字水墨对传统水墨来说并非取缔而是继承与创新。数字化创新了传统艺术的创作与显示方式,也保留了水墨意境之仿真特点。它作为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全新课题,具有潜在的广泛应用前景:一是数字三维仿真作为中国画 (山水画)的一个审美欣赏新领域, 扩充了该画种的艺术表现力;二是广泛应用于水墨卡通动画片的制作领域,弥补了传统中国画艺术只能限于二维平面中表现的不足, 大大提高了计算机卡通动画制作的效率和艺术感染力;三是作为符号学的语义扩展, 数字化的水墨用笔具有其独特的抽象意味,它从虚拟空间的角度传达、暗示艺术作品的审美信息与水墨视觉符号语言。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步骤

实验第一阶段为问卷调查,第二阶段为半结构式访谈,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青年群体对传统水墨与数字水墨的偏好程度。由于传统水墨和数字水墨在形式、创作上有极大的不同,因此可能形成截然不同的观点。我们希望借由此项实验,了解现代青年人在不同角度对传统水墨与数字水墨的偏好情况,同时,我们也希望发掘产生此种偏好的深层原因。我们也将探讨有一定设计专业基础的与一般的受测者在认知偏好上是否有所差异。

(二)实验方法与程序

第一阶段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s)的问卷调查方式,受测量表的两端(非常赞同,非常不赞同)为极端的答案,中点则为中性的答案。实验问卷中要求受测者根据其心理认知偏好在评分范围内给予适当的评定。Q1:您了解传统水墨吗?Q2:您了解数字水墨吗?Q3:您认为传统水墨比数字水墨更具有推广力吗?Q4:您认为传统水墨比数字水墨更具有创作意义吗?Q5:您认为传统水墨的教学意义比数字水墨更大吗?

第二阶段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也就是访谈者先准备好若干问题,用问题来引发受测者的理解与思考,进而对数字水墨与传统水墨表达不同看法。实验分为下列步骤进行:(1)向受测者说明实验过程,并告知受测者在访谈过程中可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2)对传统水墨与数字水墨的制作原理加以说明,使受测者对两者有所认知,回答才能具有一致标准。(3)提醒受测者在实验的任何阶段若有新的看法或其他疑问时,可随时告知测试员,直至实验完成。(4)测试过程中将样本呈现给受测者,其可根据对样本的感知,自由表达意见​‍‌‍​‍‌‍‌‍​‍​‍‌‍​‍‌‍​‍​‍‌‍​‍‌​‍​‍​‍‌‍​‍​‍​‍‌‍‌‍‌‍‌‍​‍‌‍​‍​​‍​‍​‍​‍​‍​‍​‍‌‍​‍‌‍​‍‌‍‌‍‌‍​。为能有一个完整的记录访谈结构,访谈过程中全程采用录音方式进行。(5)实验中要求受测者观察样本,了解传统水墨与数字水墨制作原理后,逐一回答下列问题:①请问您是否通过参加一些相关美术展或看电影等途径了解水墨艺术?②请问您认为是否在画面中感受到两者(传统水墨与数字水墨)有何特征类似或不同?③请问您认为是否有某些特征对两者的创作、教学、推广产生影响?请加以描述与说明。④请问您认为哪些因素对水墨(数字)艺术的发展有所帮助?请加以描述与说明。

(三)测试之水墨画样本

测试之水墨画样本是以照片及视频的方式在电子设备上呈现,作为本实验呈现于受测者之刺激(stimulus)。选取的水墨画样本分为传统水墨画、数字水墨动画两类。传统水墨取的是《洛神赋图》《游春图》《富春山居图》《溪山行旅图》《奔马图》,数字水墨动画取的是《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相信品牌的力量》《冰雪五环》(2022冬奥会开幕式作品),总共10部作品。取样包含最具代表性的、最早创作的、最新创作的。由于数字水墨是为了提升水墨动画的效率,所以此处所选数字水墨样本皆为水墨动画,传统水墨样本为水墨画。因线上调研之限制且为了控制时间成本,在半结构式访谈前通知测试者观看数字水墨动画,而在访谈过程中仅展示图片及视频片段。

(四)受测者

第一阶段的受测者共30名,根据背景的不同分为两组:设计组为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而一般组以无美术基础的大学生与青年人为主,测试人数各15名。

第二阶段的受测者共16名,同样分为设计组与非设计组。设计组为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而一般组以无美术基础的大学生与青年人为主,测试人数各8名。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由实验结果可知,设计组与一般组对传统水墨与数字水墨的认知是有显著区别的,而认知的区别并没有对两者的教学、创作、推广产生影响,说明两者从三个角度来说具有一定的共识。若需了解青年人心之所想,还需分析下列访谈结果。

在教学方面,一般组与设计组的回答有所不同。一般组认为数字水墨学习渠道广,更能激发兴趣,其包含更多信息,更易教学,同时更有趣,易被学生接受。而传统水墨学习难度大,比较依赖技法,同时欣赏门槛高,欣赏者往往需具备一定境界,但优势为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并且令学生印象更深刻。设计组认为除了以上优劣势外,也需因材施教。在庄子看来,评判一幅作品的标准就是看道与术的结合程度,因为其道相同,相比之下就是术的区别,则不同趋向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角度。

在创作方面,设计组的想法基本一致,认为数字笔刷模拟效果较好,对传统技法的需求降低,创作门槛有所降低,效率高,同时金钱、时间等成本较低。数字化创作手段多样,结合新兴技术、声乐与画面情境空间的融合,能够使大众在欣赏数字水墨画时,充分感知水墨画作中所传达的情感与意境,具有无限可能。与此同时,数字水墨需要的技术较高,而传统水墨更耗时,需要创作功底,时间成本也大。一般组的观点大致亦如上所说,但也有分歧。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数字化鱼龙混杂导致偏离传统艺术,具有制作效率低、成本投入高等劣势。而传统水墨既有创作门槛高又有创作门槛低之观点,观点不一。

除上述影响特征外,设计组还认为以下几点对数字水墨与传统水墨在推广、教学、创作角度皆有影响。第一,意境特征会对其创作、教学、推广产生影响。水墨文化的意境是世界文化独有的宝藏,值得创作者、传播者、欣赏者珍惜与保护。传承意境所带来的文化张力是震撼的,若创作方面没有意境的注入,无疑是空洞浅显的。第二,传统水墨更依赖旧式学徒制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示范,实时点评,同时需要学生的大量训练和感悟,这对教学、传播和推广都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和局限。第三,数字水墨创新的制作、传播方式也为传统水墨的保护与传承注入新鲜的血液,对水墨画的创作、教学和推广产生有利的影响。

一般组主要有以下几点看法:需要拓宽渠道,扩大受众面,增加曝光度与了解度,丰富形式,如短视频展示水墨画制作过程,应用于影视及音乐作品等;增加创作方式,若能够在手机上制作将更便捷;能够应用于街头的3D空间、广告片、风景区展示,应用于影视中的国风元素;加入戏曲元素,增添幽默元素。

综上所述,在推广角度,设计组与一般组观点基本一致,数字水墨具有易推广、易保存、符合时代潮流等特点,而传统水墨之文化底蕴、水墨意境亦是其推广之内核。在创作角度,设计组认为数字水墨相较传统水墨创作门槛有所降低,而一般组则出现截然不同的回答。在教学角度,一般组与设计组的回答有所区别,一般组倾向于数字水墨教学,生动有趣,内容广泛,而设计组的选择是具有双向性的。

四、结论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得到下列几个结论:

第一,受测者对传统水墨的了解程度有所差异,设计组对数字水墨与传统水墨的认知程度比一般组较高,但两组对数字水墨与传统水墨的推广、教学、创作的看法没有明显差异。

第二,关于数字水墨与传统水墨的推广,数字水墨具有渠道上的优势,而传统水墨具有文化上的优势。在创作角度,设计组认为数字水墨相较传统水墨创作门槛有所降低,而一般组则出现截然不同的回答。在教学角度,一般组倾向于数字水墨教学,而设计组的选择具有双向性。

第三,水墨等数字艺术应当拓宽渠道,运用于更多的现代设计之中,增加曝光度;也需积极创新,增添新的元素,融入现代元素,如此有助于数字水墨更好发展。

研究中,由于线上调研带有诸多不便,导致受测者的回答可能有所局限。后续研究可采用线下面对面交流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回答,更能准确反映受测者之认知偏好。

在采访中,大部分受测者认为数字水墨的创作门槛更低,效率更高。在高校中,学生用平板、电脑等工具创作亦是平常,是否是他们生在了一个科技时代的结果呢?可将此作为后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谢晓昱.科学与艺术的联姻:水墨动画研究 [D].上海:上海大学,2011.

[2]加里·S.贝克尔.偏好的经济分析[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5.

[3]李勋祥,邱国鹏.水墨山水画的数码三维仿真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23-27.

作者简介:

周肇勇(1998—),男,汉族,浙江温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设计学。

沈君豪(1999—),男,汉族,浙江温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设计学。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