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散文选集/是枝裕和与他的“平淡叙事法”

是枝裕和与他的“平淡叙事法”

是枝裕和与他的“平淡叙事法”李学林[摘要]谈起日本家庭片导演,就一定会提到是枝裕和​‍‌‍​‍‌‍‌‍​‍​‍‌‍​‍‌‍​‍​‍‌‍​‍‌​‍​‍​‍‌‍​‍​‍​‍‌‍‌‍‌‍‌‍​‍‌‍​‍​​‍​‍​‍​‍​‍​‍​‍‌‍​‍‌‍​‍‌‍‌‍‌‍​。作为日本大师级导演,回望他的电影作品,很少能看到激烈的斗争场面,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朴实的生活画面,为...

是枝裕和与他的“平淡叙事法”

李学林

[摘要]谈起日本家庭片导演,就一定会提到是枝裕和​‍‌‍​‍‌‍‌‍​‍​‍‌‍​‍‌‍​‍​‍‌‍​‍‌​‍​‍​‍‌‍​‍​‍​‍‌‍‌‍‌‍‌‍​‍‌‍​‍​​‍​‍​‍​‍​‍​‍​‍‌‍​‍‌‍​‍‌‍‌‍‌‍​。作为日本大师级导演,回望他的电影作品,很少能看到激烈的斗争场面,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朴实的生活画面,为人们呈现“平淡”的生活​‍‌‍​‍‌‍‌‍​‍​‍‌‍​‍‌‍​‍​‍‌‍​‍‌​‍​‍​‍‌‍​‍​‍​‍‌‍‌‍‌‍‌‍​‍‌‍​‍​​‍​‍​‍​‍​‍​‍​‍‌‍​‍‌‍​‍‌‍‌‍‌‍​。以其创作的家庭电影出发,分别从冲突构建、空间呈现、主题表达三个方面对这种在平淡中体现复杂情感和所引发的深刻思考的创作方法进行研究,旨在对该类型电影的剧本创作提供帮助,在平淡中寻找令观众内心波涛汹涌的真相​‍‌‍​‍‌‍‌‍​‍​‍‌‍​‍‌‍​‍​‍‌‍​‍‌​‍​‍​‍‌‍​‍​‍​‍‌‍‌‍‌‍‌‍​‍‌‍​‍​​‍​‍​‍​‍​‍​‍​‍‌‍​‍‌‍​‍‌‍‌‍‌‍​。

[关键词]是枝裕和;家庭片;平淡叙事

与大多数商业片不同,是枝裕和的影片并没有较多的商业元素,而是将镜头对准平民百姓,展现他们的日常生活。从1995年的《幻之光》到2008年的《步履不停》,再到2015年的《海街日记》、2018年的《小偷家族》,“家庭”是是枝裕和在电影创作之中从未放弃的元素。在他的电影作品中,人们往往会贴上“节奏慢、平淡”这样的标签,不过即便如此,其作品仍然饱受关注、好评如潮,缘由在于影片的叙事满足了观众由共鸣到共情所产生的触动和思考。

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说,是枝裕和的大多数影片在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叙事方法等方面都是极其特殊的,这种特殊化的呈现与导演早期的观影经历有关,同时,这种特殊化也并没有背离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可以说他的电影不仅仅是模仿,更是对生活的还原。是枝裕和往往能够抓住社会生活中的时事热点问题,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展现社会、家庭、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让观众通过身边熟悉的真实事件与影片快速建立联系,并在影片平静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人物汹涌澎湃的情感。然而,这种强烈的情感给观众带来的触动并不完全是是枝裕和真正所要表达的内容,在对是枝裕和的采访记录《再次从这里开始》中,他曾说到,真正所要表达的是在这种感性体验过后的深刻思考。

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中,能让观众引起对生活、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问的并不是说教,而是杂糅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正是这些稀松平常的小事与观众产生共鸣,引发思考。列斐伏尔在其《日常生活批判》中写道:“人归根结底不是经济人、理性人、技术人、劳动人、政治人,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凡夫俗子。”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日常生活与人之间的关系,展现了由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对人的日常生活异化的批判。笔者认为是枝裕和的家庭电影同样是对人和人的日常生活的一种思考和呼唤,并且通过影片让观众能够认清生活的本质,认同自我。是枝裕和正是抓住了这样一种不易察觉却又真实存在的力量,通过写实的拍摄手法记录日常生活,展现典型人物在典型困境之中的典型行为,这使观众在剧中人物摆脱困境的过程中得以反思。

一、不易察觉的矛盾冲突

在传统的矛盾冲突构建过程中,剧作者往往认为矛盾冲突越激烈,人物就越鲜明、丰满,故事也就越精彩,于是多数编剧在编撰故事情节的过程中,通过夸张的方式对矛盾冲突进行修饰以达到紧张刺激的表现效果。但回过头来反观是枝裕和的影片,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对焦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烹饪、购物、看比赛……

在电影《海街日记》中,影片用了大量镜头展现了四姐妹用餐时的场景,如制作沙丁鱼泡饭、酿制梅子酒等等,这里既有温馨的场景也有争吵,这种远离喧嚣的宁静生活不仅让观众神往,同时也将人物间的矛盾冲突融入其中,并且在这种类似纪录片的叙述中感受到强大的情节张力。这种矛盾冲突往往不易察觉,是非显现的,是隐匿在人物之间的,是需要我们深入挖掘的。作为电视纪录片导演出身的是枝裕和在电影创作中仍能体现记录之感,并且在记录之中展现生活的平淡无奇、朴实无华。但是追本溯源我们会发现,其对人物的塑造和设计则是大有考究的。

电影《小偷家族》中,是枝裕和从互不相识的重组家庭的视角入手,展开了一系列有趣的生活片段。其中,这里的“家族”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家族,这就打破了我们对常规家族的认识,这是影片猎奇感的体现。这种猎奇感一方面吸引着观众关注影片的情节推进,另一方面,是枝裕和将矛盾冲突隐现于人物和人物关系的设置之中,当设计本身存有不和谐的矛盾时,即使是人物日常的行动也能引发强烈的冲突。就如同当夫妻二人将小女孩带入“家庭”之后,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原有生活,最后在警察局中才真相大白,令观众惊讶、惋惜。这样没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尝试着和普通家庭一样的生活方式,懂得如何陪伴,懂得如何关照彼此,这何尝不是一种对抗、对比与讽刺?

电影《步履不停》是导演是枝裕和2008年创作的一部家庭电影。影片讲述了主人公良多携妻儿回老家拜访父母、祭拜兄长的故事。影片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展现了良多老家淳朴的乡村风光、热闹的家庭团聚时光,以及居住在乡村的父母简单而又古朴的社会生活。就是这样仅仅展现了一次回老家拜访父母、祭拜兄长这样的平常之事,却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其核心矛盾在于男主人公良多在婚姻和人生大事上违背父母的意愿,成了一个平庸且饱受争议的中年男子。围绕这样一个设定,导演仅仅营造了一场返乡探亲的情境,就将影片中这种潜在的矛盾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体现出陪伴和接受平凡的影片主题。

因此我们会发现对于该类题材的电影剧本创作,情节的推进不必刻意设计矛盾冲突和事件,仅仅通过日常的生活状态就可以展现这种潜在的、原生的冲突。其实,不难发现是枝裕和所构建和设计的人物往往是悲剧式人物,其目的是打破某种家庭关系。影片中主人公的设定一般为离异或是遭遇不幸,实际上这与他的创作理念有着重要的关系,就像前文所说,是枝裕和展现的不仅仅是家庭本身的情感羁绊,更多的是这种羁绊背后让人们不得不进行的深刻思考。

二、家庭片叙事空间的典型化与细节化

(一)叙事空间的典型化

“叙事空间”这一词其实并不陌生,从1969年托多罗夫正式提出“叙事学”这一概念开始,对叙事空间的研究就随之展开,并试图在叙事和空间之间找到某种联系,通过对叙事空间的逐步研究,对其概念的认识也不断丰富。其中最直观的解释莫过于西方叙事理论学家戴维·赫尔曼所说的“叙事空间这个概念总结为故事内人物角色移动与生活的环境”。其实这种环境更像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情境,即规定情境。情境中的人物在情境的限制下不断行动,产生故事情节,并使故事情节得以推演下去。

是枝裕和的大多数家庭片都将叙事空间集中在了一个家庭或者是两个家庭之间。例如在电影《海街日记》中,影片将叙事空间聚焦在一个没有父母,四姐妹相依为命的这样一个家庭之中,展现了姐妹间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且感人的故事。电影《无人知晓》讲述的是一群被母亲抛弃的孩子,在一个被遗忘的房间中艰苦度日,大哥为了生存四处讨生活的故事,其叙事空间也是围绕这四个孩子所构建的所谓的“家庭”而展开。电影《小偷家族》则展现的是几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临时组建的家庭靠偷盗日用品为生的故事,影片也同样是聚焦到一个没有血缘的家庭上,展现了这个由陌生人组建的家庭中产生的一系列日常故事。同样,在电影《步履不停》中,导演通过良多回老家给哥哥扫墓而和父母短暂团聚这样一个契机展现了这一家人在团圆这一天发生的故事。很显然,叙事空间同样限制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之中。

在对是枝裕和影片的不断了解中,笔者发现,影片中的叙事空间是典型的,这种典型体现在“家庭”本身,不仅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具有特殊性。一方面,是枝裕和所描述的家庭问题、家庭风貌是普遍的,更是涵盖了与之相似的众多社会家庭。是枝裕和通过模仿与再现现实生活,让观众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找到了和自己类似的生活印记,从而和影片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在普遍性的基础上,根据人物及故事情境的设定,展现了一个个表面平静实际暗藏风波的“家庭”生活。

(二)叙事空间的细节化

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中,叙事空间是细节化的,其细节化体现在场景布置、镜头语言的使用两个方面。

在场景布置上,是枝裕和力求将观众带入真实的家庭生活之中,并用写实的创作手法,将更多的影片信息传递给观众。笔者认为叙事空间的细节化的营造离不开场景布置,例如场景中的做旧处理。在《步履不停》和《比海更深》两部电影中,叙事空间都聚焦在生活了数十载的家,家中的场景布置略显陈旧,再加之家中老物件和旧电器的安置,这样的环境不仅能够让人物对环境中的人和事产生感情,同时也会让观众对这种经历了时间沉淀后的家庭本身产生共鸣和共情​‍‌‍​‍‌‍‌‍​‍​‍‌‍​‍‌‍​‍​‍‌‍​‍‌​‍​‍​‍‌‍​‍​‍​‍‌‍‌‍‌‍‌‍​‍‌‍​‍​​‍​‍​‍​‍​‍​‍​‍‌‍​‍‌‍​‍‌‍‌‍‌‍​。其实,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生活,实际上是导演的精心设计。在他的电影世界中,其影片叙事空间的设计充满了细节感。通过不易被人察觉的细节,让影片所展现的故事情节更加真实、生动,这也是为什么他所创作的影片能在平淡中搅动观众内心。

在镜头语言的使用上,是枝裕和常常用小全景的方式,将家庭这个“小空间”一览无遗地展现出来,并且尝试用一种客观的方式展现一段意义非凡的生活。对于影片叙事空间细节化的处理,是枝裕和往往能够通过镜头语言有意识地告知、引导观众,引发观众对影片情感的触动、主题的思考。这种小全景的拍摄方式,也让空间中导演有意安排的细节尽显。

因此,通过上述对叙事空间典型化和细节化的研究,笔者认为,平淡仅仅是导演在艺术创作上的障眼法。在表象背后,细腻的叙事空间设计已然成了人物解决矛盾和发泄情感的有力保障。

三、主题呈现

纵观是枝裕和的家庭片不难发现,其电影关注当下的时事热点、社会问题,主题大多围绕“陪伴”二字展开。无论是《小偷家族》还是《无人生还》,抑或是《步履不停》《比海更深》,“陪伴和自我认同”是影片挥之不去的主题。而这样的主题也与人类的情感相互辉映,引起了观众对当下社会家庭陪伴缺失的深度思考。这也是为什么影片能在平淡的叙事之中耐人寻味。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中,如果仅仅是记录一段生活景象,没有主题的表达、情感的宣泄、社会问题的思考,那么前文所说的一切都将是空谈,正因为有了影片主题的引领,即使在平淡舒缓的故事情节之中,观众仍然能够有所思考、有所获得。

主题是艺术作品的主脑,它体现在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核心和深层次的意义。一部艺术作品的主题越深刻就越有价值。清代文论家李渔曾在《闲情偶寄》中提道:“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也从创作的角度对主题的价值意义做出了肯定。主题是创作者通过艺术媒介传递给受众的,具有启发性、深刻性等特征。是枝裕和的电影主题不是照本宣科以达到教化、净化的作用,而是通过情节的推演,将故事主题和所引发的思考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观众。陪伴与自我认同是是枝裕和的家庭电影一定要表达的主题,他揭开了现代社会愈演愈烈的人文伤疤,期望人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能够回归家庭,感受家庭文化给人带来的温暖。自我认同则是让人能够找到自己确切的定位,从而在社会各种压力中积极面对生活。细细咀嚼,笔者发现,这些主题实际上都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所共同追求的哲学命题,这种主题立意深远、易于引起共鸣。因此,我们也不难看出,是枝裕和的影片之所以在平淡的叙事表达中能够让观众耐人寻味、引人深思,是在主题的设立和表达上都下了功夫。

四、结语

从影片叙事的角度来说,是枝裕和通过模仿与再现的方式展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通过影像方式将日常生活与影片主题相结合,并将矛盾冲突交融于人物的行动之中,让观众欣然沉浸在影片所描绘的日常生活中。在导演娓娓道来的背后,感知情感的波涛汹涌与主题呈现所带来的深刻思考,也是其影片叙事特有的风格,值得相关类型影片创作者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何志峰,杜紫兰.是枝裕和电影的叙事风格研究:以《比海更深》为例[J].戏剧之家,2021(33):149-150.

[2]万黎明,万传法.当下电影叙事学研究的困境与反思:从重谈“模仿说”说起[J].当代电影,2019(5):120-124.

[3]付凯茜.是枝裕和电影空间叙事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4]李龙莲.是枝裕和电影艺术特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4.

[5]项仲平.影视剧的影像叙事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6]赵琳.是枝裕和电影叙事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7.

[7]蒋正一.“物哀”美学视域下是枝裕和家庭电影的叙事研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1,31(4):80-83.

[8]是枝裕和.是枝裕和:再次从这里开始[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9.

作者单位:沈阳城市学院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