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三国志/遥想公瑾当年,性度恢宏,但在文人笔下,却成了嫉妒典型

遥想公瑾当年,性度恢宏,但在文人笔下,却成了嫉妒典型

遥想公瑾当年,性度恢宏,但在文人笔下,却成了嫉妒典型《三国演义》这部古典文学作品里,塑造了一个气量狭窄的周瑜。从此,中国的任何小说,再没有塑造出一个嫉妒心如此之重,而且家喻户晓的人物。莎士比亚笔下的奥赛罗,也是一位好妒成性的老兄,但他和周瑜不同,周是才嫉,奥是情嫉,才嫉比情嫉要更可怕些,所煽动起的仇恨要更强烈些。周瑜式的嫉才情结,排他心态,在作家这一行里,倒...

遥想公瑾当年,性度恢宏,但在文人笔下,却成了嫉妒典型

《三国演义》这部古典文学作品里,塑造了一个气量狭窄的周瑜。从此,中国的任何小说,再没有塑造出一个嫉妒心如此之重,而且家喻户晓的人物。莎士比亚笔下的奥赛罗,也是一位好妒成性的老兄,但他和周瑜不同,周是才嫉,奥是情嫉,才嫉比情嫉要更可怕些,所煽动起的仇恨要更强烈些。

周瑜式的嫉才情结,排他心态,在作家这一行里,倒是根深蒂固,怎么也好不了的。越半瓶子醋者,越挤兑人;越觉得自己有点资本者,越不容人,而那些陷入创作危机,走下坡路者,则尤其不能允许别人冒尖。其实文坛地盘挺大,足可以跑马射箭,互不碍事,大家都有存活的余地,但一定不许别人风光地非要干掉几个,干掉一片,干掉绝大多数,就留他老哥或老姐一个,这就是三国中描写的周瑜的心理病态了。

幸亏周瑜不是作家,他要搞写作,“建安七子”,都出不来。这一点,得佩服曹氏父子,曹操捉住骂他的陈琳,不但没砍他的脑袋,还给了他一个官做。他儿子曹丕,诗写得文彩绮丽,文学批评也是极有见地的人,他的《典论》对同代作家作出了品评,可他并不因为不喜欢谁的文章,而把谁给修理了。所以,当时魏国的首都是三国时期的文化中心。

赤壁之战时,要是诸葛亮像刚出道的文学青年,见到编辑鞠躬,见到作家作揖,见到评论家磕头,也许周瑜就不把他当回事了。可他又借箭,又借风,神气活现。赤壁之战后,周瑜着着输棋,竟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了。临死,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这六个字,遂成千古警句。

其实,正史《三国志》中的周瑜,“性度恢宏”,那是胸襟开阔的人物;孙权与陆逊讨论时说:“公瑾雄烈,胆略兼人。”程普说过:“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可见是个很有人格力量的男子汉。而且《三国志》中说他“长壮有姿貌”,“少精意于音乐”。可见他确是苏东坡笔下那个“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风流人物。他当时不可能,也没必要把诸葛亮太放在眼里的。这种可怕的嫉妒,倒是《三国演义》这部通俗小说给他创造出来的。

从公元210年他给孙权的信中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来看,只字未提诸葛亮。以及曹操后来给孙权的信中说到“赤壁之战,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的这番话,对于诸葛亮的作用也没有论及。因此,在历史上这场有名的赤壁大战中,时年三十岁的诸葛亮,不过是个小脚色,充其量是西蜀派驻的一名军事观察员。而长他六岁的周瑜,才是指挥这次著名战役的总司令。

但由于小说家的虚构,扬抑之间,这两个人,一则为鹤氅羽衣的神仙,一则为鼠肚鸡肠的小人了。从此,周瑜成了气量狭窄,心胸偏急,嫉忌成性,毫不容人的文学典型。

于是,他垂死时的“既生瑜,何生亮”的悲鸣,就成了一个应该盖世而未盖世,应该得到一切而来不及得到的英雄,在他命危旦夕,已无法再一争短长时的绝唱。很痛苦,很悲伤,死也咽不下这口气,许多碰上“强中更有强中手”的败者,或者时运不济,错过良机,即使不死,也会在力不逮时,发出这种类似感叹的。

这六个字中有两个“生”字,真是深堪玩味啊!

中国人的心态,可能与中国人繁殖孳生得太多太快有关,一切的幸与不幸,一切的忧患祸福,都和人口众多,过于密集,以致生存空间变得狭窄拥挤有关。于是,就产生了像物理学所说的,作为物体,人与人之间的相排斥,相敌对,相嫉妒,相倾轧的行为,远远大于相吸引,相联系,相匹配,相协同的现象。

无妨假想一下,当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一个人时,人需要他人是第一位的。当每平方公里为一万人时,人提防他人是第一位的。当每平方公里为百万人时,连空气都不够呼吸,生存竞争,便是第一位的了。因此,人口众多,物产有限,形成了中国人心态中的独占欲,霸有欲。典型的状态是:一天不能二日,一山不容二虎,只有一个馒头,分开来吃两个人仍是饥饿,就不如拼个死活,一人享用。于是,有你无我,有我无你,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势必要干掉对手,才能用馒头蘸着鲜血,从容地领教老子天下第一的风光。文坛不大看得见刀光剑影,但彼此之间的倾轧,有时也颇有血风腥雨的味道。

这也就是中国自古以来,总是时不时地造成历史倒退逆转的一个根本原因。只有无情的屠杀,而无公平的竞争,屠杀只能再回到黑暗,竞争才推动历史前进。一个总是不停拼杀内耗的社会,是不会取得长足进展的。

在这样的状态下,强者和强者,大概是很难共存的了,周瑜和诸葛亮如此,庞统要不死于落凤坡,焉知后来和诸葛亮又何尝不如此呢?不是已见争功端倪了嘛!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