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0日星期一
首页/文章归档

文章归档

《滥竽充数》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滥竽充数》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滥竽充数【书证】《韩非子·内储说上》(《集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解释】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困兽犹斗》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困兽犹斗》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困兽犹斗【书证】《左传·宣公十二年》:“城濮之役,晋师三日谷,文公犹有忧色。左右曰:‘有喜而忧,如有忧而喜乎?’公曰:‘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及楚杀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是晋再克而楚再败也,楚是以...
《口若悬河》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口若悬河》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口若悬河【书证】唐代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三国演义》:“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若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解释】原意为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一样奔流倾泻。形容能说善辩,说起来没完。后...
《口蜜腹剑》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口蜜腹剑》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口蜜腹剑【书证】《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啗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解释】形容人嘴甜心毒,为人阴险。【故事】唐朝时,唐玄宗李隆基执政,他的宰相是李林甫。而李林甫又是...
《空中楼阁》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空中楼阁》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空中楼阁【书证】《百喻经·三重楼喻》:“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解释】“空中楼阁”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悬挂在空中的楼房亭阁。...
《刻舟求剑》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刻舟求剑》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刻舟求剑【书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猜迷不能这等老实,总要从旁面着想;其中虚虚实实,各具神妙,若要刻舟求剑,只能用朱注去打四书了。”【解释】比喻方法死板,不能随情势的变化而采取措施。【故事】春秋时期,有个楚国人,他在搭乘渡船过江时...
《开卷有益》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开卷有益》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开卷有益【书证】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六:“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解释】原意为只要打开书,就有好处。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学习,多读书。【故事】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礼昉等...
《鞠躬尽瘁》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鞠躬尽瘁》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鞠躬尽瘁【书证】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解释】“鞠躬尽...
《居安思危》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居安思危》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居安思危【书证】《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解释】原意为人处于安定的环境中,要经常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难。用来比喻要时刻提高自己的警惕性,防患于未然。【故事】春秋时期,各国战争接连不断。有一次,宋、晋、卫等12...
《惊弓之鸟》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惊弓之鸟》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惊弓之鸟【书证】《战国策·楚策》:“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书证】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醲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解释】原意是外表像金玉,里面却像是破棉絮。比喻外表美好,内里却一团糟。【故事】明...
《狡兔三窟》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狡兔三窟》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狡兔三窟【书证】《战国策·齐策四》:“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解释】原意是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原来比喻有多处藏身之地...
《江郎才尽》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江郎才尽》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江郎才尽【书证】《诗文·齐光禄江淹》:“初,淹罢宣城郡,遂宿治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解释】比喻一个人的才华、写文章的思路枯竭...
《家徒四壁》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家徒四壁》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家徒四壁【书证】《汉书·司马相如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解释】形容家中贫穷,一无所有,只剩下四周的墙壁。【故事】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家境十分贫困。他的好友临邛县令王吉邀请他到临邛做客。临邛有个大财主...
《画蛇添足》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画蛇添足》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画蛇添足【书证】《战国策·齐策》:“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
《狐假虎威》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狐假虎威》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狐假虎威【书证】《战国策·楚策》:“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为我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后生可畏》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后生可畏》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后生可畏【书证】《论语·子罕》(《译注》):“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红楼梦》:“你这会儿正是‘后生可畏’的时候,‘有闻’‘不足惧’,全在你自己做去了。”【解释】原意是说青少年是可敬畏的。指青...
《鹤立鸡群》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鹤立鸡群》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鹤立鸡群【书证】《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戎曰:‘稽延祖卓卓如野鹤立在鸡群。’”【解释】原意为仙鹤站立在鸡群中高出来很多。比喻某个人的才华相貌仪表在一群人中显得非常突出。【故事】在西晋晋惠帝时期,有个侍中叫嵇绍。嵇绍是“竹林七贤”之...
《邯郸学步》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邯郸学步》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邯郸学步【书证】《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汉书·叙传》:“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解释】原意是到邯郸去学走路的步法。比喻模仿别...
《负荆请罪》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负荆请罪》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负荆请罪【书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风声鹤唳》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风声鹤唳》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风声鹤唳【书证】《晋书·谢玄传》:“坚众奔溃,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解释】原意为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作敌人的呼喊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神经极度紧张。【故事】公元3...
《分道扬镳》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分道扬镳》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分道扬镳【书证】《北史·魏诸宋室·河间公齐传》:“子志……与御史中尉争路,俱入见,面陈得失,……高祖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解释】原意为分路而行,各奔前程,各干各的事。“分路扬镳”后多说为“分道扬...
《分崩离析》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分崩离析》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分崩离析【书证】《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解释】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支离破碎,不堪收拾。【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冉求、子路在鲁国大夫季康子手下做谋臣。季康子为了扩大自己...
《防微杜渐》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防微杜渐》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防微杜渐【书证】《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宋书·吴喜传》:“且欲防微杜渐,忧在未萌,不欲方幅露其罪恶,明当严诏切之,令自为其所。”【解释】又作“杜渐防萌”,是指在错误、坏事、不良风气等刚露头...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书证】《国语·周语上》:“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解释】比喻要堵住百姓的嘴比要堵住冲垮大堤的河川还要难。【故事】西周时候的周...
《多多益善》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多多益善》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多多益善【书证】《史记·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解释】原指带兵越多越能成事。后多用来形容越多越好,不厌其多。【故事】韩信,秦末淮阴(今江苏淮阴...
《东施效颦》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东施效颦》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东施效颦【书证】《庄子·天运》(《集释》):“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亡走。彼知目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解释】原意是美女西施因心口疼而皱眉头,同村...
《德高望重》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德高望重》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德高望重【书证】司马光《辞入对小殿札子》:“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议,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数。”【解释】“德高望重”或作“德隆望重”,意思是道德高,声望重。指人在社会上...
《道不拾遗》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道不拾遗》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道不拾遗【书证】《战国策·秦策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解释】原意是道路上有遗落的东西,却无人拾捡。形容人民生活富裕,社会风气良...
《呆若木鸡》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呆若木鸡》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呆若木鸡【书证】《庄子·达生》(《集释》):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呼?”曰:“未也,方虚忄齐而恃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解释】原意为呆得像木头雕成的鸡一样。后形容呆笨或...
《大义灭亲》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大义灭亲》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大义灭亲【书证】《左传·隐公四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解释】原指为了维护君臣的名誉,不顾亲属的情谊。现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法的亲人,不讲私情,使之受国法制裁。【故事】春秋时期,卫桓公有个异母兄弟,名...
《大公无私》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大公无私》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大公无私【书证】《忠经·天地神明》:“至公无私。”《论私》:“且今之大公无私者,有杨、墨之贤耶?”【解释】形容办事公道,为国家和公众利益着想,毫无私心杂念。【故事】春秋时期,晋平公在位时,有一次,他向大夫祁黄羊问道:“南阳县缺少个县令,...
《从善如流》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从善如流》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从善如流【书证】《左传·成公八年》:“从善如流,谊哉!”《左传·昭公十三年》:“从善如流,下善齐肃。”【解释】比喻听从别人正确的意见,像流水一样,而且又顺又快。【故事】春秋时期的郑国(在今河南新郑一带),是个小国,它夹在楚、晋两个大国之...
《唇亡齿寒》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唇亡齿寒》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唇亡齿寒【书证】《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解释】原意为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多指互相依附的邻国关系...
《出奇制胜》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出奇制胜》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出奇制胜【书证】《史记·田单列传》:“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唐代李翰《进张巡中丞传表》:“以少击众,以弱制强,出奇无穷,制胜如神。”【解释】奇:奇兵,从意料不到的地方突然出现的军队。制胜:取胜。指...
《宠辱不惊》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宠辱不惊》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宠辱不惊【书证】《老子》:“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新唐书·卢承庆传》:“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解释】接受恩宠或羞辱都不惊讶,不在乎。【故事】唐太宗时,有一位负责考核的官吏,名叫卢承庆。他为人正派,办事公道...
《乘风破浪》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乘风破浪》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乘风破浪【书证】《宋书·宗悫传》:“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唐代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解释】比喻人有远大的志向、雄伟的气魄,能排除一切困难,奋勇向前。【故事】...
《城下之盟》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城下之盟》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城下之盟【书证】《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人伐绞……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清代曾朴《孽海花》:“这还成个平等国的议和吗?这就是城下之盟罢了。”【解释】比喻在兵临城下的时候,被迫与敌军签署屈辱的条约。【故事】春秋时期,有一次楚国攻打绞...
《车载斗量》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车载斗量》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车载斗量【书证】《三国志·吴志·孙权传》注引《吴书》:“咨曰:‘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解释】原意为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极多。【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的桃园结拜兄弟、蜀国大将关羽,为吴军所杀;其另一...
《草木皆兵》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草木皆兵》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草木皆兵【书证】《晋书·苻坚载记》:“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军。”【解释】原意为看到草木都以为是敌方的士兵,形容人在非常恐慌的时候,稍有一点儿动静就会非常紧张,更加...
《沧海桑田》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沧海桑田》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沧海桑田【书证】《神仙传·王远》:“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浅,浅于往者会时略丰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解释】原意为大海变成陆地,陆地变成大海。比喻世界上的事物变化极大。【故事】传说很久以前有两个仙人,一...
《不遗余力》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不遗余力》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不遗余力【书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君。”《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解释】一点儿剩余的力气都不留,将全部的力量都使出来。【故事】战国时期,秦王的大将白起,在赵国的长平...
《不学无术》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不学无术》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不学无术【书证】《汉书·霍光传》:“然光不学亡(无)术,暗于大理。”《官场现形记》:“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学无术’四个字的毛病。”【解释】指不下工夫学习。没有学问,没有本事。【故事】西汉名将霍去病有一个同父异母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书证】《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清代曾朴《孽海花》:“超如微笑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佛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本师只求救国,决不计较这些,只是没有门径也难。”【解释】原意为不进入老虎的洞穴,怎么能...
《不屈不挠》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不屈不挠》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不屈不挠【书证】《齐民要术》:“白杨性甚劲直,堪为屋材,折则折,终不曲挠。”《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屈。”【解释】比喻人的意志十分顽强,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故事】西汉时期,王商是汉成帝的丞相。他为人耿直,作风正派。汉成帝三...
《不求甚解》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不求甚解》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不求甚解【书证】《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官场现形记》:“这人小的时候,诸事颟颟顸顸,不求甚解。”【解释】原指读书只知道一个大概,不在深刻理解上多下工夫。现在多指学习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故事】...
《不寒而栗》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不寒而栗》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不寒而栗【书证】《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报孙会宗书》:“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解释】原意为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故事】西汉武帝的时候,有个名叫义纵的人,原本是个盗贼,因他姐姐义姁是个医生...
《不耻下问》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不耻下问》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不耻下问【书证】《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解释】不因向学问或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感到可耻。【故事】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
《兵贵神速》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兵贵神速》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兵贵神速【书证】《三国志·魏书·郭家传》:“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取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解释】指用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使敌人猝不及防,就会取得胜利。【故事】三国时期,曹操打败...
《宾至如归》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宾至如归》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宾至如归【书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勿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解释】比喻客人来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中一样。【故事】春秋时代,郑国大夫子产奉郑简公的命令,出访晋国。当时,正逢鲁襄公刚刚去世,晋平公就借口为鲁国国...
《鞭长莫及》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鞭长莫及》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鞭长莫及【书证】《左传·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官场现形记》:“除掉腹地里几省,外国人鞭长莫及,其余的虽然没有摆面子上的瓜分,暗地里都各有了主子了。”【解释】莫及:达不到。鞭子虽然长,但还是打不到马的腹部...
《背水一战》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背水一战》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背水一战【书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解释】背水:背靠着江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决一死战,死里求生。【故事】秦末汉初,汉王刘邦手下有一员大将,姓韩名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为了打败西...
《杯水车薪》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杯水车薪》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杯水车薪【书证】《孟子·告子上》:“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解释】原意是用一杯水去救一车柴草的火。比喻力量太过微薄,起不了什么作用,解...
《杯弓蛇影》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杯弓蛇影》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杯弓蛇影【书证】《晋书·乐广传》:“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弓,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
《抱薪救火》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抱薪救火》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抱薪救火【书证】《史记·魏世家》:“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止。”《淮南子·主术训》:“譬犹扬堁而弭尘,抱薪而救火。”【解释】原意为抱柴草救火,柴草没有烧完,火就不会熄灭。比喻消除灾祸时使用了错误的方法,结果使灾祸造成的后果...
《半途而废》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半途而废》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半途而废【书证】《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
《百闻不如一见》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百闻不如一见》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百闻不如一见【书证】《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解释】指听见的次数再多,也不如亲眼见一次。【故事】西汉时期,宣帝即位,西北边境上传来警报,说羌人时常出没骚扰,攻占城池,杀害官吏,情况十分严重...
《百发百中》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百发百中》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百发百中【书证】《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水浒传》:“善会飞石打人,百发百中,人呼为‘没羽箭’。”【解释】原意为每次射击都能准确命中目标,形容射击非常准确,也比喻做事或料事有把握,很准确。...
《拔苗助长》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拔苗助长》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拔苗助长【书证】《孟子·公孙丑》:“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解释】原意为采取拔苗的办法帮青苗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故事】宋...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书证】《八仙出处东游记传》:“却说八仙来至东海,停云观望。只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洞宾言曰:‘今日乘云而过,不见仙家本事,试以一物投之水,而各显神通而过如何?’众曰:‘可!’”【解释】意为各自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
《暗箭伤人》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暗箭伤人》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暗箭伤人【书证】宋·刘炎《迩言》:“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清·李汝珍《镜花缘》:“有轻弃五谷的强盗,有荼毒生灵的强盗,有暗箭伤人的强盗,有借刀杀人的强盗。”【解释】暗箭:从隐蔽的、别人不易察觉的地方...
《暗渡陈仓》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暗渡陈仓》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暗渡陈仓【书证】《赚蒯通》:“一不合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二不合击杀章邯等三秦王,取关中之地。”【解释】栈道:古代在山崖上用木料架起来的道路。陈仓: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古代的战略要地。原意是表面上在修葺栈道,暗地里偷偷地通过陈仓。比喻表面...
《按图索骥》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按图索骥》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按图索骥【书证】《艺林伐山》:“伯乐知其子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所谓按图索骏也。”【解释】索:寻找;骥:原意为好马。照着图像找寻好马。比喻办事不从实际出发,而是机械死板地套用陈规旧法。现多指依据线索去寻找。【故事】春...
《安如泰山》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安如泰山》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安如泰山【书证】《汉书·严助传》:“天下之安,犹泰山而四维之也。”《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易林·坤之中孚》:“安如泰山,福喜屡臻。”【解释】意为安稳坚固得如泰山一样。【故事】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把一些刘氏的子...
《爱屋及乌》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爱屋及乌》出处、故事、含义解释

成语大全2023.03.04
爱屋及乌【书证】《韩诗外传》:“爱其人及屋上乌,恶其人者憎其骨。”《孔丛子·连丛子》:“若夫顾其遗嗣,得与群臣同受厘福,此乃陛下爱屋及乌,惠下之道。”【解释】原意是爱一个人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连带关心与他有关的人和事。【故...
中西方神话的文化差异《泾渭分明·风格迥异》故事讲解

中西方神话的文化差异《泾渭分明·风格迥异》故事讲解

成语大全2023.03.03
中西方神话的文化差异成语 泾渭分明 风格迥异解释 前者指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线清楚或是非分明。后者指思想特点或艺术特点完全不同。出处 《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
中国人的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故事讲解

中国人的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故事讲解

成语大全2023.03.03
中国人的礼尚往来成语 来而不往非礼也解释 礼节上应有来有往;或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做出反应,以同样做法回答对方。出处 《礼记·曲礼上》:“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中国礼仪在中国传统...
站得高看得远的立身之道《高瞻远瞩·宁静致远》故事讲解

站得高看得远的立身之道《高瞻远瞩·宁静致远》故事讲解

成语大全2023.03.03
站得高看得远的立身之道成语 高瞻远瞩 宁静致远解释 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后者指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出处 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夫闭户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淡泊无...
怎样做到“不腐不蠹”《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故事讲解

怎样做到“不腐不蠹”《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故事讲解

成语大全2023.03.03
怎样做到“不腐不蠹”成语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解释 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不易受侵蚀,能久不变坏。出处 《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三国志·吴普传》:“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有...
与人交往不能口无遮拦《口无择言·口无遮拦》故事讲解

与人交往不能口无遮拦《口无择言·口无遮拦》故事讲解

成语大全2023.03.03
与人交往不能口无遮拦成语 口无择言 口无遮拦解释 前者指出口皆合道理,无须再选择。后者指说话随意,不分场合。出处 《孝经》:“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柳建伟《英雄时代》:“我喝点马尿,就口无遮拦。”“口无择言”,与我们...
楹联中浓厚的文化气息《相得益彰·妙趣横生》故事讲解

楹联中浓厚的文化气息《相得益彰·妙趣横生》故事讲解

成语大全2023.03.03
楹联中浓厚的文化气息成语 相得益彰 妙趣横生解释 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借助层出不穷地表露,能洋溢美妙的意趣。出处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秦牧《艺海拾贝》:“平常的事物,在卓越的笔下妙...
英雄在屈死前留下铮铮名言《自毁长城·两袖清风》故事讲解

英雄在屈死前留下铮铮名言《自毁长城·两袖清风》故事讲解

成语大全2023.03.03
英雄在屈死前留下铮铮名言成语 自毁长城 两袖清风解释 比喻自己削弱自己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事业。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出处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日:‘乃坏汝万里长城。’”元·陈基《次韵吴江...
以逸待劳能拖垮对手《以逸待劳·养精蓄锐》故事讲解

以逸待劳能拖垮对手《以逸待劳·养精蓄锐》故事讲解

成语大全2023.03.03
以逸待劳能拖垮对手成语 以逸待劳 养精蓄锐解释 保养精神,蓄积力量,等待时机,给疲乏的对手迎头痛击。出处 《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活力者也。”《三国演义》第34 回:“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
一个显赫家族的兴衰存败《盛衰荣辱·沉浮俯仰》故事讲解

一个显赫家族的兴衰存败《盛衰荣辱·沉浮俯仰》故事讲解

成语大全2023.03.03
一个显赫家族的兴衰存败成语 盛衰荣辱 沉浮俯仰解释 前者指人与事的兴盛、衰败、荣耀、耻辱等各种变化。后者也是用来形容人、事物、时势的盛衰变化。出处 《周易·杂卦》:“损、益,盛衰之始也。”《周易·系辞上》:“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汉·...
一幅名画留下千年风情世态《身临其境·世态人情》故事讲解

一幅名画留下千年风情世态《身临其境·世态人情》故事讲解

成语大全2023.03.03
一幅名画留下千年风情世态成语 身临其境 世态人情解释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社会风尚和为人处世之道;亦作“世道人情”。出处 明·袁宏道《八识略说序》:“向非身历其境,恶能穷其边崖,指其归宿者哉!”元·关汉卿《四块玉·闲适》:“南亩耕,东山卧...
眼见为实可信吗《一叶蔽目·一叶知秋》故事讲解

眼见为实可信吗《一叶蔽目·一叶知秋》故事讲解

成语大全2023.03.03
眼见为实可信吗成语 一叶蔽目 一叶知秋解释 前者比喻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后者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出处 《鹗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宋·唐庚《文录》...
坦然面对人生的缺憾《随遇而安·顺时而动》故事讲解

坦然面对人生的缺憾《随遇而安·顺时而动》故事讲解

成语大全2023.03.03
坦然面对人生的缺憾成语 随遇而安 顺时而动解释 前者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后者指顺应时势而行动。出处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一:“随遇而安,斯真隐矣。”《左传·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量力而行,相时而动,无累后人。”俗话...
双重人格带来双重命运《炙手可热·得失荣枯》故事讲解

双重人格带来双重命运《炙手可热·得失荣枯》故事讲解

成语大全2023.03.03
双重人格带来双重命运成语 炙手可热 得失荣枯解释 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大气盛,使人不敢接近。后者指人生的得失、兴盛与衰败。出处 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元·沈和《赏花时·潇湘八景》:“休说功名,皆是...
书墨中的真情与人品《文似其人·书如其人》故事讲解

书墨中的真情与人品《文似其人·书如其人》故事讲解

成语大全2023.03.03
书墨中的真情与人品成语 文似其人 书如其人解释 文章、字与人,二而一。如鱼水相融,见字如见人。出处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文似其人,数公道德文章之蕴,亦自有充积流露者。”汉·扬雄《法言·问神卷第五》:“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字如...
使对手自我暴露的引诱术《引蛇出洞·抛砖引玉》故事讲解

使对手自我暴露的引诱术《引蛇出洞·抛砖引玉》故事讲解

成语大全2023.03.03
使对手自我暴露的引诱术成语 引蛇出洞 抛砖引玉解释 前者指引诱坏人进行活动,使之暴露。后者指抛出砖去,引回玉来,用不成熟意见引出别人更好意见。 出处 梁实秋《聋》:“弄蛇者吹起笛子就能引蛇出洞,使之昂首而舞。”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诗词中的情趣与理趣《诗以言志·通情达理》故事讲解

诗词中的情趣与理趣《诗以言志·通情达理》故事讲解

成语大全2023.03.03
诗词中的情趣与理趣成语 诗以言志 通情达理解释 诗歌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后者指作诗做事富有情感和道理。出处 《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清·天花才子《后西游记》:“还是这位师兄通情达理。”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唐诗宋词构成诗词...
善待人生的得失与成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故事讲解

善待人生的得失与成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故事讲解

成语大全2023.03.03
善待人生的得失与成败成语 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解释 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就要看时运如何了。出处 《三国演义》:“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当年,诸葛亮精心策划,用计谋引诱司马懿大军进入上方谷,欲将司马父子烧...
忍得一时之辱《忍辱负重·任劳任怨》故事讲解

忍得一时之辱《忍辱负重·任劳任怨》故事讲解

成语大全2023.03.03
忍得一时之辱成语 忍辱负重 任劳任怨解释 前者指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后者指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出处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汉·桓宽《盐铁论·刺权》:“夫...
人与人交往得讲缘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故事讲解

人与人交往得讲缘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故事讲解

成语大全2023.03.03
人与人交往得讲缘分成语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解释 同类事物,相互感应。志趣与意见相同的人,能互相响应,很自然结合在一起。出处 《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人与人交往,往往注重缘分。有些人相距天涯海角...
人需要自尊更需要被人尊重《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故事讲解

人需要自尊更需要被人尊重《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故事讲解

成语大全2023.03.03
人需要自尊更需要被人尊重成语 士别三日 刮目相待解释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人需要自尊,也需要被人尊重,这才是人生自我价值的体现。一个人能...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无欲则刚·有容乃大》故事讲解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无欲则刚·有容乃大》故事讲解

成语大全2023.03.03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成语 无欲则刚 有容乃大解释 前者指人只要做到没有世俗欲望,就能达到大义凛然的境界。后者指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出处 《尚书·君陈》:“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林则徐在他的私人书室内题了一副八字楹联,“海纳...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