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0日星期一
首页/文章归档

文章归档

《以卵击石》成语故事_《以卵击石》典故出处解释

《以卵击石》成语故事_《以卵击石》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词由:有一天墨子从鲁国到齐国去,在路上遇到一个占卜的人,那人告诉墨子说:“据我占卜的结果,今天北方忌讳黑色,你的脸很黑,犯了禁忌,去北方(齐国在...
《以邻为壑》成语故事_《以邻为壑》典故出处解释

《以邻为壑》成语故事_《以邻为壑》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词由:战国时,有个名叫白圭的人,曾经用筑堤堵水的方法治过一些小水患,便因此自满起来。有一天,白圭洋洋自得地对孟子说:“我治水的本领比大禹强。”孟子反驳他...
《以力服人》成语故事_《以力服人》典故出处解释

《以力服人》成语故事_《以力服人》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词由:孟子游说四方,推行他的仁道。一次,有人对孟子说:“靠武力可称霸,靠仁道也能称霸,既如此,霸道和仁道应该同时并存才是啊!”孟子回答说:“不错,...
《以德报德》成语故事_《以德报德》典故出处解释

《以德报德》成语故事_《以德报德》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 何如?”子曰:‘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 以德报德。’”词由: 古自以来, 人与人之间总有恩恩怨怨, 应该如何对待人与人的恩怨呢?孔子有他自己的观点。有一次, 有个人问孔子说:‘如果有人怨恨我...
《以暴易暴》成语故事_《以暴易暴》典故出处解释

《以暴易暴》成语故事_《以暴易暴》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史记·伯夷列传》:“及饿且死, 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 不知其非矣。’”词由: 伯夷和叔齐都是殷代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孤竹君在世时, 就打算立叔齐为王。孤竹君死后, 叔齐要伯夷继承父亲的王位。两人相互推...
《疑神疑鬼》成语故事_《疑神疑鬼》典故出处解释

《疑神疑鬼》成语故事_《疑神疑鬼》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荀子·解蔽》:“夏首之南有人焉,曰涓蜀梁,其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霄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死而死。岂不哀哉!”词由:从前夏首的南面有个人名叫涓蜀梁的,既愚蠢又胆小。有一天,他独自一...
《依样画葫芦》成语故事_《依样画葫芦》典故出处解释

《依样画葫芦》成语故事_《依样画葫芦》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引陶谷诗:“官职须由生处有, 才能不管用时无, 堪笑翰林陶学士, 年年依样画葫芦。”词由: 五代时有个人叫陶谷, 自幼喜好学习, 终日博览群书, 因而学识渊博。他在十几岁时, 文章就写得十分漂亮了。宋太祖...
《衣轻乘肥》成语故事_《衣轻乘肥》典故出处解释

《衣轻乘肥》成语故事_《衣轻乘肥》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论语·雍也》:“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词由:公西华和冉有都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公西华受孔子的委派,出使到齐国去了。冉有因为公西华不在家中,考虑到其母无人奉养,就替他母亲去求米。孔子说...
《衣锦夜行》成语故事_《衣锦夜行》典故出处解释

《衣锦夜行》成语故事_《衣锦夜行》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见秦宫室皆已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词由:在秦末楚汉争霸中,项羽领兵进入秦都咸阳,大肆屠杀,杀死了已降的秦王子婴,焚烧了秦朝的王宫殿堂,熊熊的大火燃烧了三个月...
《衣钵相传》成语故事_《衣钵相传》典故出处解释

《衣钵相传》成语故事_《衣钵相传》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旧唐书·神秀传》:“昔后魏末, 有僧达摩者, 本天竺王子, 以护国出家, 入南海, 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 有衣钵为记, 世相付授。”词由: 北魏末年有个名叫达摩的和尚, 原是印度香至王的儿子。他不远万里, 来到中国, 成了...
《一座皆惊》成语故事_《一座皆惊》典故出处解释

《一座皆惊》成语故事_《一座皆惊》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时(蔡) 邕才学显著, 贵重朝廷, 常车骑填巷, 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近之。粲至, 年既幼弱, 容状短小, 一坐尽惊。”词由: 蔡邕和王粲都是东汉末年的名人。蔡邕, 字伯喈, 东汉陈留圉(今河南杞县...
《一字之师》成语故事_《一字之师》典故出处解释

《一字之师》成语故事_《一字之师》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词由:唐朝有个名叫齐己的和尚,很喜欢写诗。他作诗态度严谨,诗写成后,仔细琢磨,反复推敲,虚心请教他人。有一次,他写了一首五言诗,...
《一字千金》成语故事_《一字千金》典故出处解释

《一字千金》成语故事_《一字千金》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乃使其门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公布于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词由:秦庄襄王死后,太子嬴政继...
《一知半解》成语故事_《一知半解》典故出处解释

《一知半解》成语故事_《一知半解》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唐宋诗醇·论苏轼诗》:“洵乎独立千古,非一代一人之诗也;而陈师道顾谓其初学刘禹锡,晚学李太白,毋乃一知半解耶?”词由:宋朝诗人陈师道称赞苏东坡的诗,初学刘禹锡,后学...
《一之谓甚》成语故事_《一之谓甚》典故出处解释

《一之谓甚》成语故事_《一之谓甚》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左传·僖公五年》:“晋不可启, 寇不可玩, 一之谓甚, 其可再乎?”词由: 僖公二年, 晋献公曾向虞国借路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向虞公建议, 不能让晋国借路去打邻国。虞公不听, 结果虢国的都城下阳被攻占。僖公五年, 晋侯又向虞...
《一隅之见》成语故事_《一隅之见》典故出处解释

《一隅之见》成语故事_《一隅之见》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词由: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他经常与学生谈论教与学的问题。有一次,他对学生说:“教育他人明白道理,固然是碰到一件事就教一件事的道理,有一句收获就教一...
《一以贯之》成语故事_《一以贯之》典故出处解释

《一以贯之》成语故事_《一以贯之》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论语·里仁》:“子曰:‘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词由: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名参。有一次,孔子叫着曾子的名字说:“参呀!我的道不管天下的事有多么复杂,千...
《一衣带水》成语故事_《一衣带水》典故出处解释

《一衣带水》成语故事_《一衣带水》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颎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词由: 南北朝时, 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北周的相国杨坚在公元五八一年废了只有八岁的周静帝, 自己当了皇帝, 建立了隋朝, 号隋...
《坐不垂堂》成语故事_《坐不垂堂》典故出处解释

《坐不垂堂》成语故事_《坐不垂堂》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词由: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有口吃,却善于作文写书。他与卓文君成婚后,家财百万,经常称病闲居在家,不慕当官。有一次,他陪同皇帝到长杨打猎。那时皇帝正十分热衷于追逐野兽...
《作威作福》成语故事_《作威作福》典故出处解释

《作威作福》成语故事_《作威作福》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尚书·洪范》:“惟辟作威,惟威作福,惟辟玉食。”词由: 古时候, 当君主的被统治阶级视为 “天之骄子”, 拥有一切权力, 平民百姓乃至他的臣下都得俯首听命, 而他可以为所欲为。《尚书》 里就这么说:“只有君主可以独断专行, 赏罚...
《作奸犯科》成语故事_《作奸犯科》典故出处解释

《作奸犯科》成语故事_《作奸犯科》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词由:蜀刘禅建兴五年(公元二二七年),诸葛亮率领军队北驻汉中,准备征伐曹魏。行前,诸葛亮感到蜀帝刘禅懦弱无能,颇有...
《作法自毙》成语故事_《作法自毙》典故出处解释

《作法自毙》成语故事_《作法自毙》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史记·商君列传》:“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 ‘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词由:战国时候,卫国人卫鞅帮助秦国秦孝公进行了...
《作壁上观》成语故事_《作壁上观》典故出处解释

《作壁上观》成语故事_《作壁上观》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史记·项羽本纪》:“诸侯将军救鉅鹿下者十余壁, 莫敢纵兵。及楚击秦, 诸将皆从壁上观。”词由: 秦朝末年, 各国诸侯乘暴秦政局混乱的机会, 纷纷起兵反叛秦朝。由于秦国兵力一度仍很强大,各国诸侯都还不敢单独和秦兵交战, 只有楚军...
《左支右绌》成语故事_《左支右绌》典故出处解释

《左支右绌》成语故事_《左支右绌》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史记·周本纪》:“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养由基怒,释弓扼剑,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诎(绌)右也。’”词由:周赧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81年),秦将白起破韩、魏后,又率领兵马准备进攻梁地,周王朝...
《左右袒》成语故事_《左右袒》典故出处解释

《左右袒》成语故事_《左右袒》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史记·吕太后本纪》:“汉高祖崩, 吕后称制, 王诸吕, 危刘氏。太尉周勃欲安刘而诛吕, 乃入军门, 行令军中曰:‘为吕氏者右袒, 为刘氏者左袒。’军中皆左袒为刘氏。”词由: 汉高祖刘邦死后, 吕后(雉)操纵了朝廷实权。她儿子汉惠...
《左右手》成语故事_《左右手》典故出处解释

《左右手》成语故事_《左右手》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史记·淮阴侯列传》:“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 如失左右手。”词由: 汉高祖刘邦的丞相萧何, 是刘邦的同乡。萧何跟着刘邦出谋画策, 南征北讨, 出身入死, 终于推翻了秦朝, 击败了项羽, 建立了刘氏王朝。萧何成了刘邦的...
《左右开弓》成语故事_《左右开弓》典故出处解释

《左右开弓》成语故事_《左右开弓》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元·白朴《梧桐雨》楔子:“臣左右开弓, 一十八般武艺, 无有不会。”词由: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动叛乱的三镇 (平卢、范阳、河东) 节度使安禄山, 原是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 胡人。他骁勇善战, 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收为...
《左右逢源》成语故事_《左右逢源》典故出处解释

《左右逢源》成语故事_《左右逢源》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孟子·离娄下》:“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源)。”词由:有一天,孟子给他的学生讲治学之道时,有个学生问他:“怎样才能学到高深的学问呢?”孟子说:方法要对,态度要好,学习上有自觉性,才能有所收...
《左提右挈》成语故事_《左提右挈》典故出处解释

《左提右挈》成语故事_《左提右挈》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之罪,灭燕易矣。”词由:秦朝末年,各地纷纷起义,原来的六国后裔亦相继扩充实力。有一次,赵王派韩广西略燕地。韩广一到燕,就被燕人拥立为燕王。赵王很不满,即和张耳、...
《罪有应得》成语故事_《罪有应得》典故出处解释

《罪有应得》成语故事_《罪有应得》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卑职虽不才, 要欺骗大人,卑职实在不敢!今日卑职故违大人禁令, 自知罪有应得。”词由: 清朝后期, 政治腐败。要想当官, 只要有钱。有一回, 南京有个阔少爷刘大侉子和扬州有个盐商黄三溜子, 一...
《罪不容诛》成语故事_《罪不容诛》典故出处解释

《罪不容诛》成语故事_《罪不容诛》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汉书·游侠传序》:“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于诛矣。”词由:汉武帝时,河内轵县(今河南济源)有个人叫郭解,他经常结交亡命之徒,掘坟盗墓,拦路抢劫,以至杀人报仇。后来,他感到长此以往,将难逃法网,于是一改常...
《足食足兵》成语故事_《足食足兵》典故出处解释

《足食足兵》成语故事_《足食足兵》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词由:春秋时孔子有个得意门徒叫子贡(姓端木,名赐)。有一次,他向孔夫子求教如何当个好官、治理好百姓的道理。孔子说:“这不外乎有富足的粮食供百姓生活,有充足的军队保卫国家,还...
《足不出户》成语故事_《足不出户》典故出处解释

《足不出户》成语故事_《足不出户》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十五卷:“却说苏盼奴自从赵司户去后, 足不出门, 一客不见, 只等襄阳来音。”词由: 话说宋朝浙江钱塘, 有个名妓叫苏盼奴, 俊丽工诗。富豪子弟到临安的, 无不愿识其面。但她品格胜人, 不耐烦随波逐...
《鉏麑触槐》成语故事_《鉏麑触槐》典故出处解释

《鉏麑触槐》成语故事_《鉏麑触槐》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左传·宣公二年》: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 盛服将朝, 尚早,坐而假寐。麝退, 叹而言曰:“不忘恭敬, 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 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 不如死也。’触槐而死。”词由: 晋灵公真可...
《走马看花》成语故事_《走马看花》典故出处解释

《走马看花》成语故事_《走马看花》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词由: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年青时代曾在河南嵩山一带闲居着。后来回到浙江湖州老家,不想当官,只爱写诗,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四十一岁那年,在母亲的多次劝导、鼓励下,才去长安应试“进...
《走狗烹》成语故事_《走狗烹》典故出处解释

《走狗烹》成语故事_《走狗烹》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 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飞) 鸟尽, 良弓藏; 狡兔死, 走狗烹。越王为人, 长颈鸟喙, 可与共患难, 不可与共乐, 子何不去?”词由: 周敬王四十二年,越王勾践趁吴国连年天灾、民心愁怨之...
《纵虎归山》成语故事_《纵虎归山》典故出处解释

《纵虎归山》成语故事_《纵虎归山》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廿一回:“昔刘备为豫州牧时, 某等请杀之, 丞相不听; 今日又与之兵,此放龙入海, 纵虎归山也。”词由: 东汉末年, 天下大乱, 群雄割据一方。屯兵小沛的刘备,被徐州的吕布打败,只得投奔曹操,曹操封刘备为...
《纵横捭阖》成语故事_《纵横捭阖》典故出处解释

《纵横捭阖》成语故事_《纵横捭阖》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汉·刘向《战国策序》:“是以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苏)代、(苏)厉之属, 生从(纵)横短长之说, 左右倾侧, 苏秦为从, 张仪为横, 横则秦帝, 从则楚王, 所在国重, 所去国轻。”词由: 战国时, 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 ...
《自怨自艾》成语故事_《自怨自艾》典故出处解释

《自怨自艾》成语故事_《自怨自艾》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词由:孟子的学生万章对一些历史事件有怀疑,便去问孟子道:“有人说:‘到禹的时候,天下就不传给圣人而传给自己的儿子了,’这话可靠吗?”孟子回答说:“不是这样。禹曾把天下推让给了舜的儿子益,益...
《自圆其说》成语故事_《自圆其说》典故出处解释

《自圆其说》成语故事_《自圆其说》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五回:“(史其祥)踌躇了好半天,只得仰承宪意,自圆其说道:‘职道的话原是一时愚昧之谈,作不得准的。’”词由:清军管带萧长贵,率领军船巡行海边,一天夜里,遇到了海盗,萧长贵及众士兵吓得到处躲藏。幸好有外...
《自以为计》成语故事_《自以为计》典故出处解释

《自以为计》成语故事_《自以为计》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 反眼若不相识, 落陷阱, 不一引手救,反挤之, 又下石焉者, 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 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 闻子厚之风, 亦可以少愧矣。”词由: 唐顺宗时, 王叔文...
《自贻伊戚》成语故事_《自贻伊戚》典故出处解释

《自贻伊戚》成语故事_《自贻伊戚》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诗经·小雅·小明》:“岁聿云莫, 采萧获菽。心之忧矣, 自诒伊戚。”词由: 这是一首因为政事越来越紧急, 到了岁暮还不能回归家国的诗。大意是: 一年的二月之初, 一位大夫被派西方去处治政事。他离开家乡奔向荒远的地方, 心里老是惦...
《自相矛盾》成语故事_《自相矛盾》典故出处解释

《自相矛盾》成语故事_《自相矛盾》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韩非子·难势》:“楚人有鬻楯(盾)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词由:战国时候,楚国有个卖长矛和盾牌的人,为了兜售自己的东西, 先...
《自投罗网》成语故事_《自投罗网》典故出处解释

《自投罗网》成语故事_《自投罗网》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三国·魏·曹植《野田黄雀行》诗:“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词由:曹植,是曹操的第四个儿子。他小时候就非常聪明,很有才华。他不仅善写章表辞赋,而且能立地成章。因此,曹操十分宠爱他,一度想立他为太子。他的哥哥曹丕也因而非常妬忌他。后...
《自求多福》成语故事_《自求多福》典故出处解释

《自求多福》成语故事_《自求多福》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诗经·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脩厥德,自求多福。”词由:《吕氏春秋》以为《大雅·文王》是周武王时周公所作。他称颂周文王是秉承了上帝的意志,灭掉了给百姓带来无穷灾难的殷商。文王不只荣宗耀祖,又使他的子孙百世做了天子、诸侯。为了...
《自愧弗如》成语故事_《自愧弗如》典故出处解释

《自愧弗如》成语故事_《自愧弗如》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战国策·齐策一》:“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词由: 战国时齐国有个大臣叫邹忌, 他身高八尺有余, 体形潇洒,容貌漂亮。一天, 他穿戴了衣帽,照了照镜子, 对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
《自郐以下》成语故事_《自郐以下》典故出处解释

《自郐以下》成语故事_《自郐以下》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 曰:‘美哉! 始基之矣, 犹未也, 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陈, 曰:‘国无主, 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词由: 春秋时代, 吴国的...
《自惭形秽》成语故事_《自惭形秽》典故出处解释

《自惭形秽》成语故事_《自惭形秽》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客止》:“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词由:晋朝时候,有个人叫卫玠,生得眉清目秀,十分漂亮。有一天,他乘坐牛车进城,人们争先恐后地围上来,一睹这位美男子。卫玠...
《自暴自弃》成语故事_《自暴自弃》典故出处解释

《自暴自弃》成语故事_《自暴自弃》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词由:有一次,战国时著名思想家孟子谈了人不要自暴自弃的话。他说:“自己害自己的人,他们不懂得礼义的重要,任意诋毁...
《自拔来归》成语故事_《自拔来归》典故出处解释

《自拔来归》成语故事_《自拔来归》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新唐书·李勣传》:“俄为窦建德所陷, 质其父, 使复守黎阳,三年, 自拔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词由: 隋末唐初, 曹州 (今山东东明) 有一个叫李勣(ji) 的人。他本姓徐, 名世勣, 字懋功。隋末农民大起义时, 他投...
《紫气东来》成语故事_《紫气东来》典故出处解释

《紫气东来》成语故事_《紫气东来》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至关, 关令尹喜曰……”《索隐》引《列仙传》: “老子西游, 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 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词由: 周朝时楚地有个人姓李名耳, 人称老子。传说他母亲看见了五色珠从天而降, 就吞吃了,...
《子虚乌有》成语故事_《子虚乌有》典故出处解释

《子虚乌有》成语故事_《子虚乌有》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词由:司马相如是蜀郡(今四川)成都人,汉初著名的辞赋家。他写过一篇诸侯游猎活动的赋叫《子虚赋》。据说汉武帝看了后十分赞赏。赋文...
《子罕辞宝》成语故事_《子罕辞宝》典故出处解释

《子罕辞宝》成语故事_《子罕辞宝》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左传·襄公十五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词由: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宝玉,就把它送给子罕,子罕...
《锱铢较量》成语故事_《锱铢较量》典故出处解释

《锱铢较量》成语故事_《锱铢较量》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一回:“些许银色小事, 何必锱铢较量。”词由: 话说唐朝有个秀才叫唐敖,虽然连次中了探花, 只因有人告他曾与叛逆结盟, 不予录用。唐敖一气之下,决意自带行李,外出游玩,以解愁闷。有一次,他到了君子国。唐敖...
《趑趄不前》成语故事_《趑趄不前》典故出处解释

《趑趄不前》成语故事_《趑趄不前》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周易·兴》:“臀无肤, 其行次且。”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足将进而趑趄, 口将言而嗫嚅。”词由: 唐代杰出文学家有位好朋友叫李愿。他由于不满当时的权贵,长期隐居在太行山南面的盘谷。唐德宗贞元十六年 (公元800年),韩...
《擢发难数》成语故事_《擢发难数》典故出处解释

《擢发难数》成语故事_《擢发难数》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曰:‘汝罪有几?’曰:‘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 尚未足。’”词由: 战国时候, 在魏国大夫须贾门下当差的范雎, 一次跟了须贾出使齐国去访问。齐王听说范雎有辩才, 想收留他, 便派人给范雎送去许多金钱、...
《卓尔不群》成语故事_《卓尔不群》典故出处解释

《卓尔不群》成语故事_《卓尔不群》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汉书·河间献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词由:西汉景帝有十四个儿子,除汉武帝刘彻及献王刘德外,大都是不学无术的好色之徒,后来,有好几个因为野心谋夺帝位而被杀。武帝继位以后,南征北战,平定了四方,其武功名垂青史,可治理国家的...
《捉襟见肘》成语故事_《捉襟见肘》典故出处解释

《捉襟见肘》成语故事_《捉襟见肘》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庄子·让王》 :“曾子居卫,……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襟)而肘见,纳履而决。”词由:春秋末期,鲁国有个孔子的学生叫曾参的,很注意德行修养,曾以“吾日三省吾身”来要求自己。他后来常住在卫国。在有一段时间里,曾参...
《谆谆告诫》成语故事_《谆谆告诫》典故出处解释

《谆谆告诫》成语故事_《谆谆告诫》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诗经·大雅·抑》:“视尔梦梦, 我心惨惨。诲尔谆谆, 听我藐藐。”词由: 这是篇写给统治者经常用以为警戒的诗。其中说道: 苍天把国家的重任交给了我们, 就必须心忧天下, 修身立德, 而不能一味追求淫乐。如果你头脑昏昏不明, 心...
《惴惴不安》成语故事_《惴惴不安》典故出处解释

《惴惴不安》成语故事_《惴惴不安》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诗经·秦风·黄鸟》:“临其穴, 惴惴其慄。”词由: 我国古代统治者实行过极为野蛮残酷的用活人陪葬的制度。公元前621年,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死了, 统治集团决定用一百多个活人殉葬, 其中包括大臣子车氏的三个兄弟奄息、仲行、鍼...
《锥刀之末》成语故事_《锥刀之末》典故出处解释

《锥刀之末》成语故事_《锥刀之末》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左传·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词由:春秋时,郑国的政治家公孙侨(字子产)执政后即实行改革,整顿贵族田地和农户编制。他为了使百姓知法守法,特地把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加以公布。为了这件事,大夫叔向写信给公孙侨说:古代的先王都...
《锥处囊中》成语故事_《锥处囊中》典故出处解释

《锥处囊中》成语故事_《锥处囊中》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未立见。……使遂蚤(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未见而已。”词由:公元前206年,秦将白起大破赵军,进围赵都邯郸。赵王派平原君求救于楚国,请楚国领头联合各国,破秦救...
《椎心泣血》成语故事_《椎心泣血》典故出处解释

《椎心泣血》成语故事_《椎心泣血》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汉·李陵《答苏武书》:“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词由:李陵是汉代名将李广的孙子,在公元前99年自请率五千步兵去打匈奴, 结果遭到匈奴八万余骑兵包围, 最后剩下十多个人了,...
《椎牛飨士》成语故事_《椎牛飨士》典故出处解释

《椎牛飨士》成语故事_《椎牛飨士》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后汉书·吴汉传》:“汉将轻骑迎与之战, 不利, 堕马伤膝, 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 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 椎牛飨士, 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 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 人倍其气。”词由: 吴...
《壮志凌云》成语故事_《壮志凌云》典故出处解释

《壮志凌云》成语故事_《壮志凌云》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汉书·扬雄传下》:“往时武帝好神仙, 相如上《大人赋》, 欲以风 (讽),帝反缥缥有陵 (凌) 云之志。”词由: 汉武帝至成帝年间, 是汉赋的全盛时期。这种典型的宫廷文学, 用华丽的辞藻, 铺张的手法,堆砌的辞汇显示天子的尊严,...
《装腔作势》成语故事_《装腔作势》典故出处解释

《装腔作势》成语故事_《装腔作势》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那贾环便来到王夫人坑上坐着, 命人点了蜡烛, 拿腔做势的抄写。”词由:《红楼梦》中大名鼎鼎的贾府主子贾政, 同家人赵姨姨勾搭生养了个儿子名叫贾环。这贾环就因为母亲的地位低下, 在兄弟中也最受歧视...
《庄生梦蝶》成语故事_《庄生梦蝶》典故出处解释

《庄生梦蝶》成语故事_《庄生梦蝶》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词由:庄周(即庄子)有一次做了一个梦,梦觉自己变成了一只胡蝶,翩翩而飞,轻松愉快,而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才惊讶自己明明是庄...
《转战千里》成语故事_《转战千里》典故出处解释

《转战千里》成语故事_《转战千里》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转斗千里, 矢尽道穷, 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词山: 汉武帝时, 李陵出击北方的匈奴, 终因势孤力单, 最后被胡人生俘, 投降了敌人。太史令司马迁由于为李陵的投降说了几句公道话, 被汉武帝处以宫刑...
《转祸为福》成语故事_《转祸为福》典故出处解释

《转祸为福》成语故事_《转祸为福》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战国策·燕策一》:“对曰:‘圣人之制事也, 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故桓公负妇人而名益尊,韩献开罪而交愈固, 此皆转祸而为福, 因败而为功者也。’”词由: 战国燕文公时, 秦惠王把女儿嫁给了燕太子。燕文公一死, 齐国宣王趁燕国办...
《专横跋扈》成语故事_《专横跋扈》典故出处解释

《专横跋扈》成语故事_《专横跋扈》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词由:东汉顺帝皇后的哥哥梁冀,从小游手好闲。当了官后,为非作歹,十分残暴。公元144年,顺帝病逝,接着,即位才一年的冲帝又病死了。这时当上了大将的梁冀...
《筑室道谋》成语故事_《筑室道谋》典故出处解释

《筑室道谋》成语故事_《筑室道谋》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诗经·小雅·小旻》:“哀哉为犹, 匪先民是程, 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 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 是用不溃于成。”词由: 周幽王和周厉王, 是西周时有名的暴君。他们专制蛮横, 百姓要是有诽谤的言论, 就会镇压虐杀。朝廷里...
《铸山煮海》成语故事_《铸山煮海》典故出处解释

《铸山煮海》成语故事_《铸山煮海》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史记·吴王濞列传》:“吴王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豪杰,白头举事。”词由:西汉时期,刘邦的侄子刘濞被分封在原来的吴国(今江、浙的大部地区和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他年少时颇有气力,后为汉室的兴建立有功勋。他自恃有才力,企图摆...
《铸成大错》成语故事_《铸成大错》典故出处解释

《铸成大错》成语故事_《铸成大错》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资治通鉴。唐昭宗天祐三年》: “合六州四十三县铁, 不能为之错也。”词由: 唐朝末年, 天雄(今河南省大名县一带) 节度使罗绍威管辖的驻魏州一带的部属五千人, 骄横跋扈, 不听他指挥。罗绍威想整治他们, 可自己的力量不够, 于...
《著作等身》成语故事_《著作等身》典故出处解释

《著作等身》成语故事_《著作等身》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词由:宋朝南皮(今属河北)人贾黄中,六岁时就应童子科考试,结果被录取了,人们称之为神童。他十五岁那年, 金榜题名, 考中了进士。他怎么会很...
《助桀为虐》成语故事_《助桀为虐》典故出处解释

《助桀为虐》成语故事_《助桀为虐》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史记·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词由:秦朝末年,刘邦带兵攻破武关,并在蓝田(今陕西蓝田县)以北歼灭了秦军的主力。秦王子婴捧着传国玉玺跪着向刘邦请降。刘邦进入秦都咸阳后,看到宫殿巍峨,珍宝无数,美女众...
《煮豆燃萁》成语故事_《煮豆燃萁》典故出处解释

《煮豆燃萁》成语故事_《煮豆燃萁》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何煎何太急!”词由。三国时魏国的曹操, 他的小儿子曹植十岁时就...
《拄笏看山》成语故事_《拄笏看山》典故出处解释

《拄笏看山》成语故事_《拄笏看山》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王子猷 (王徽之) 作桓车骑参军, 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即笏)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词由:东晋时候,有个叫王徽之的,在大将军桓温手下当...
《逐鹿中原》成语故事_《逐鹿中原》典故出处解释

《逐鹿中原》成语故事_《逐鹿中原》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词由:汉高祖刘邦讨伐叛将陈豨回到洛阳,看到韩信被吕后杀死了,并了解到韩信死时,十分悔恨自己没有听从齐国辩士蒯通的反汉大计,于是派人把蒯通逮捕来准备烧死他时,蒯通...
《逐臭之夫》成语故事_《逐臭之夫》典故出处解释

《逐臭之夫》成语故事_《逐臭之夫》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吕氏春秋·遇合》:“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说(悦)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词由:传说有一个身上臭味很重很重的人,不但他的父母、兄弟、朋友不大愿意跟他住在一起,就连他的妻妾也常...
《竹杖化龙》成语故事_《竹杖化龙》典故出处解释

《竹杖化龙》成语故事_《竹杖化龙》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晋·葛洪《神仙传·壶公》:“(费长房)忧不得到家,公以一竹杖与之曰:“但骑此得到家耳。”房骑竹杖辞去,忽如睡觉,已到家……所骑竹杖弃葛陂中,视之,乃青龙耳。”词由: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费名长房。他十分迷恋传说中的玉宇琼阁,长生不老...
《竹头木屑》成语故事_《竹头木屑》典故出处解释

《竹头木屑》成语故事_《竹头木屑》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 咸不解所从。后正会, 积雪始晴, 听 (厅)事前余雪犹湿, 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 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钉) 装船。”词由: 晋朝初年, 被封为长沙郡公大将军的陶侃, 生活...
《铢积寸累》成语故事_《铢积寸累》典故出处解释

《铢积寸累》成语故事_《铢积寸累》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宋·赵德麟《侯鲭录》卷四:“东坡少时, 梦召入禁中,……裕陵坐其上, 脱丝鞵令坡铭之。坡即书云:‘寒女之丝, 铢积寸累。步武所临, 云生雷起。’”词由: 传说宋代著名文人苏轼年轻时候, 有一晚, 他梦中被宋神宗召见在皇宫里。皇帝...
《珠联璧合》成语故事_《珠联璧合》典故出处解释

《珠联璧合》成语故事_《珠联璧合》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汉书·律历志上》:“日有如合璧,五星如连珠。”词由:汉朝建立后,准备废除沿用的历法。汉武帝元封年间,皇上下诏选了邓平、宜君等以及民间研究历法的共二十多人,制定了有名的“汉八十一律历”。这个历法是用滴漏计日的,他们制作了一种容器,...
《诛求无已》成语故事_《诛求无已》典故出处解释

《诛求无已》成语故事_《诛求无已》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对曰:‘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赦赋,以来会时事。’”词由: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微,诸侯间战争频繁,互相争霸。当时有个郑国,由于它处在晋、楚两大国之间,常常两面受威胁,受歧视。鲁襄...
《朱衣点头》成语故事_《朱衣点头》典故出处解释

《朱衣点头》成语故事_《朱衣点头》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 每遇考试卷, 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 然后其文入格。……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词由: 宋朝有位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的欧阳修, 他为人耿直,敢于谏诤。他...
《肘腋之患》成语故事_《肘腋之患》典故出处解释

《肘腋之患》成语故事_《肘腋之患》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词由:东汉末年,蜀地刘璋手下有个叫法正的,竭力说服刘璋接纳左将军刘备,刘备因此让法正当了蜀郡太守,封为扬武将军。法正一...
《周妻何肉》成语故事_《周妻何肉》典故出处解释

《周妻何肉》成语故事_《周妻何肉》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南齐书·周顒传》:“(周顒)清贫寡欲。终日长蔬食,虽有妻子,独处山舍。……时何胤亦精信佛法,无妻妾。太子又问顒:‘卿精进何如何胤?’顒曰:“三涂八难,共所未免,然各有其累。’太子曰:‘所累伊何?’对曰:‘周妻何肉。’”词由:南朝...
《周公吐哺》成语故事_《周公吐哺》典故出处解释

《周公吐哺》成语故事_《周公吐哺》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 ……吾于天下, 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词由: 有一次, 周成王把鲁地分封给周公的儿子伯禽。周公告诫道:“你将去鲁地了,希...
《周而不比》成语故事_《周而不比》典故出处解释

《周而不比》成语故事_《周而不比》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词由: 有一天, 子贡请教孔子道:“历来人们都羡慕君子, 也很想做个君子, 但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君子呢?”夫子答道:“先做好了要说的事, 而后再说出来, 这样的人才是个君子...
《舟中敌国》成语故事_《舟中敌国》典故出处解释

《舟中敌国》成语故事_《舟中敌国》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词由:战国时期,有位军事家名叫吴起。有一次,他和魏国的国君武侯一起...
《舟水之喻》成语故事_《舟水之喻》典故出处解释

《舟水之喻》成语故事_《舟水之喻》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三国志·魏志·王基传》:“基上疏曰:‘臣闻古人以水喻民,曰“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故在民上者,不可以不戒惧。……今事役劳苦,男女离旷,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词由:三国时魏明帝曹叡当了...
《重足一迹》成语故事_《重足一迹》典故出处解释

《重足一迹》成语故事_《重足一迹》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汉书·佞幸传·石显》:“房、捐之弃市,猛自杀于公车,咸抵��,髡为城旦。及郑令苏建得显私书奏之,后以它事论死。自是公卿以下畏显,重足一迹。”词由:石显本是中书仆射,弘恭死后,他就代为中书令。石显善于钻...
《重足而立》成语故事_《重足而立》典故出处解释

《重足而立》成语故事_《重足而立》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史记·汲郑列传》:“黯伉厉守高不能屈, 忿然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 侧目而视矣。’”词由: 张汤是历史上有名的酷吏,汉武帝宠信他,拜他为廷尉、御史大夫, 可汲黯却常常在汉武帝面前向张汤...
《重九登高》成语故事_《重九登高》典故出处解释

《重九登高》成语故事_《重九登高》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南朝·梁·吴均 《续齐谐记·重阳登高》:“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 宜急去, 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 齐家登山。夕还, 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 ...
《重蹈覆辙》成语故事_《重蹈覆辙》典故出处解释

《重蹈覆辙》成语故事_《重蹈覆辙》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后汉书·窦武传》:“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词由:东汉桓帝时,宦官专权,他们把持朝政,横行不法,弄得上下怨声载道。司隶校尉李膺、太仆杜密等起来反对,猛烈抨击宦官集团。宦官就以结党诽谤朝廷的罪名,把李膺、杜密逮捕入狱,受株...
《众志成城》成语故事_《众志成城》典故出处解释

《众志成城》成语故事_《众志成城》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 众口铄金。’”词由: 周景王二十一年 (公元前524年),他下令改革币制, 铸大钱, 废流通着的小钱, 使百姓受到很大损失, 而搜刮到很多钱财供自己挥霍。周景王二十三年, 他又收集民间的...
《众星拱北》成语故事_《众星拱北》典故出处解释

《众星拱北》成语故事_《众星拱北》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 《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拱) 之。’”词由: 春秋时候, 周王室衰弱, 诸侯国之间尔虞我诈, 互相杀伐, 彼此争霸。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推行的是极权政治, 百姓如牛似马, 不堪忍受。但...
《众人国士》成语故事_《众人国士》典故出处解释

《众人国士》成语故事_《众人国士》典故出处解释

成语大全2023.02.21
词源:《战国策·赵策一》:“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士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词由:战国时晋国有个义士叫豫让,他起先跟随范、中行氏,因遭怠慢而跑到知伯那里去了。知伯十分宠爱豫让,待他如上宾。...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