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0日星期一
首页/古代名人语录/《忍小忿而存大信》出处、解读

《忍小忿而存大信》出处、解读

376.忍小忿而存大信【语录忍小忿而存大信原文】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窃为陛下惜之。【语录出处】出自《贞观政要》,作者吴兢。吴兢是唐代史学家,撰有《贞观政要》等。【语录解读】忍住个人小小的愤怒,而保持法律最大的信用。国家立法的目的在于严格执法、取信于天下。法律、规章高于一切,如果以个人言行代替法律、规章,就会失“大信”于天下。唐朝贞观年间,朝廷命各地推荐人才...

376.忍小忿而存大信

【语录忍小忿而存大信原文】

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窃为陛下惜之。

【语录出处】

出自《贞观政要》,作者吴兢。吴兢是唐代史学家,撰有《贞观政要》等。

【语录解读】

忍住个人小小的愤怒,而保持法律最大的信用。国家立法的目的在于严格执法、取信于天下。法律、规章高于一切,如果以个人言行代替法律、规章,就会失“大信”于天下。

唐朝贞观年间,朝廷命各地推荐人才。有人假冒和伪造出身和资历,求得一官半职。唐太宗知道后极为痛恨,气愤地说:“凡是有伪造出身和资历的人,尽快自首,一旦查出定斩不饶!”说完便下了一道诏令。没多久,几名考生被查了出来,大理寺少卿戴胄负责这个案子。戴胄问明案情,便判了这几名考生流放的刑罚。唐太宗见戴胄违反诏令,大为不悦,责问戴胄:“这几人的案子你是怎么判的?”戴胄朗声答道:“按照《唐律》,我已判处他们流放的刑罚。”唐太宗脸色沉了下来:“你连我的诏令也不放在眼里吗?”戴胄解释道:“法律是国家最大的信条,是治国之本,人人都得遵守;陛下的诏令不过是一气之下说出的,可不能为一时的愤怒而置法律于不顾啊,希望陛下三思!”唐太宗沉思了一会儿,高兴地说:“你做得很对,多亏你的提醒,使我不致酿成大错。”

唐太宗虚心纳谏,弃“小信”而存“大信”。对于太宗来说,威信大大提高;对于戴胄来说,法之公正得以伸张;对于百姓来说,国有明君贤臣,万民之福祉。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