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人生定位/《随身携带“知识宝典”》成就更好的自己

《随身携带“知识宝典”》成就更好的自己

随身携带“知识宝典”宁小静有一个神秘的小本子,手掌般大小,粉色硬皮包装,却比教科书还要厚。李铭俊常常看到她在下课的时候拿出这个小本子,奋笔疾书,可是这个小本子上记的是什么,她为什么总在这个小本子上记东西,李铭俊始终没有得到答案。这一天下课时,宁小静又拿出了这个小本子,飞快地在上面写些什么,李铭俊见状立刻凑了过去,却被眼疾手快的宁小静逮了个正着。只见她用一只手...

随身携带“知识宝典”

宁小静有一个神秘的小本子,手掌般大小,粉色硬皮包装,却比教科书还要厚。李铭俊常常看到她在下课的时候拿出这个小本子,奋笔疾书,可是这个小本子上记的是什么,她为什么总在这个小本子上记东西,李铭俊始终没有得到答案。

这一天下课时,宁小静又拿出了这个小本子,飞快地在上面写些什么,李铭俊见状立刻凑了过去,却被眼疾手快的宁小静逮了个正着。只见她用一只手迅速捂住了刚刚记录的文字,对着李铭俊摆出了一副“你想干什么”的表情。

虽然宁小静什么都没说,但是她的气势令李铭俊打了一个冷颤,使得他不知所措地解释道:“那个……我……我只是好奇你每天都在那个小本子上面写些什么……”

宁小静听后眨了眨眼,字字清晰地吐出了几个字:“秘密!你想看吗?”

“既然是秘密,那我就不看了。”李铭俊说完这句话就想开溜,可是还没等他站起身,宁小静就把这个心爱的小本子放到了他的书桌上,只见她刚刚记录的是complain(抱怨、控诉)、haircut(理发、发型),都是一些英文单词,一页下来大概写了十几个。

“这就是我的秘密。”宁小静神秘地道。

这算是什么秘密?李铭俊大为不解,不就是英文单词吗?虽然他的英语水平并不是很好,但是他的英语教科书上处处都是英语单词,随便翻一页都比宁小静记录的多得多。

只听宁小静解释道:“你可不要小瞧它,这上面记录的不止英文单词而已,还有很多很多的小秘密。”

一半是出于好奇,一半是出于对宁小静的信任,李铭俊犹豫过后拿过小小的本子,随意往前翻开了其中一页,一首诗映入眼帘,正是语文教科书上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可尽管如此,李铭俊还是没有看出什么门道,这个小本子又是记单词,又是记诗词,究竟是为什么呢?

似乎是看出了李铭俊的疑惑,宁小静清脆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个小本子是我的宝物,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知识宝典’,这里面记录的都是知识,我会把很多重要的知识,或是很难记忆的知识集中在这个本子上,在闲暇的时候巩固练习,这样就不会忘记了。”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李铭俊边说边翻开了其中的一页,并念道:“函数的三要素——对应关系、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为核心,定义域为……你这真的是‘知识宝典’,包罗万象啊!”

可能是包罗万象这个成语用得恰到好处,宁小静收起了一本正经的样子,笑言道:“确实是包罗万象,这本‘知识宝典’给我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每当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我都会记录在上面,这样就可以将其牢牢地记在脑中了。”

“这确实是学习的好方法,”李铭俊也表示认同,并参与了讨论,“我认为你的‘知识宝典’会提高你的语文成绩,比如看到好词好句的时候,都可以将它记在上面,这对写作文也有很大的帮助。”

“不但可以记录好词好句,我的很多‘灵感’都记录在上面,比如令人感动的小事、值得深思的故事等。去年的期末考试中,我的‘灵感’就派上了用场,给我的作文成绩加了不少分。”

“我看干脆不要叫‘知识宝典’,改叫‘魔法宝典’吧,它就像是哆啦A梦的口袋一样,想要什么就会变出什么,真是太神奇了。”李铭俊由衷感叹,“看来我也要准备一个小本子,用来记录一些知识,顺便把每天要做的事情记在上面,免得总是忘记。”

“你知道列夫·托尔斯泰吗?”宁小静忽然转移了话题。

“当然知道,”李铭俊点点头,“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著名作家,我之所以有随身携带笔记本的习惯,就是受他影响。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他有坚持记笔记的习惯,他每天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小的记事本,每当遇到美好的事情,他都会将其记录在本子上。有一天,一位客人到他的家里做客,在谈话期间,他忽然就拿出了这个笔记本,并且用笔在上面写起了字。当时那位客人很好奇,问他为什么要写字,而列夫·托尔斯泰却回答说,因为他在记录一件有趣的事情,而这件有趣的事情就发生在这位客人的身上。”

“没想到如此著名的作家还有这个小习惯。”李铭俊获益匪浅,看来从今天开始,他也要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作为他的“魔法宝典”了。

宁小静的资料库

古今中外,有很多的名人都有随时记录的习惯,比如以下这五位名人:

(1)唐代诗人白居易。他生前喜欢陶罐,于是在他的书斋里,随处可见形形色色的陶罐,奇怪的是,每一个陶罐上都贴着不同的标签,有的写着趣事,有的写着感悟,有的写着灵感……原来,这些陶罐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陶罐里装着的东西。原来,他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都记录下来,然后分别投掷到相对应的陶罐中,每隔几日,他都会把陶罐里的东西倒出来,再做整理。

(2)俄国作家契诃夫。他一生都在记录,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把签字笔带在身上,时刻用它为自己记录创作的素材。1890年,他为了整理素材来到了库页岛,共走访了一万多名流放犯人和移民,并将这些素材记录下来。他曾自豪地说,笔记中还没有用到的资料,能够让他足不出户再写五年。

(3)俄国作家果戈理。他是一位十足的“笔记迷”,他将自己的笔记称之为“万宝全书”,里面收录了各个领域的知识,比如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除此之外,还有五花八门的趣事和糗事,只要你想得到的,在他的笔记中都可以找到。听说,有一次他到一家餐厅用餐,竟然把餐厅的菜单都抄到了笔记本上,可见他对记笔记有多么痴迷。

(4)元代文学家陶宗仪。他也有记笔记的习惯。在他上山劳作期间,每当有了感悟或灵感,都会摘下树上的叶子,把自己的感悟记录在树叶上,并且把树叶珍藏于家中的罐子里。时间久了,家中的几十个罐子都装满了树叶,后来,他把所有的树叶做了分类和整理,最终抄录成30卷,创作出《南村辍耕录》这部伟大著作。

(5)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他也有记笔记的习惯,他总是把笔记本系在腰带上,上面记录着他的见闻和心得体会。每当创作的时候,他都会看一看自己的笔记本,从中寻找灵感。在他去世之后,人们发现了他的很多笔记本,他的好学精神让大家敬佩不已。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