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自信励志/我的公司解散了

我的公司解散了

我的公司解散了文□小崔后面的事儿就更加大众化了:我毕业了,进入了一家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并购的活动。故事又回到了我开头的起点,但是我不再是一家被买卖公司的程序员,而是在一家以软件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做并购。2001年春,毕业离校一年后的我在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也工作将近一年了。这一年来我尽心尽力,加班不辍(有加班费),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望,但是公司还是在...

我的公司解散了

文□小崔

后面的事儿就更加大众化了:我毕业了,进入了一家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并购的活动。故事又回到了我开头的起点,但是我不再是一家被买卖公司的程序员,而是在一家以软件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做并购。

2001年春,毕业离校一年后的我在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也工作将近一年了。这一年来我尽心尽力,加班不辍(有加班费),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望,但是公司还是在圣诞节之后产生了各种传说。

传说一:“据说公司要被出售了,网站也要成为另一家大的上市公司的内训网站。”传说二:“公司要被另一家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据说这是一个大的交易的一部分,我们是被牺牲的。”传说三:“公司股东套现出场,我们可能会自生自灭,各位另谋出路吧,这里没有前途了。”

我坐在闪烁的计算机屏幕前,接到了同事们互相传阅的写满了传说的邮件。看着这些邮件,我认识到,现在是认真地为未来做做打算的时候了。其实所有的同事都从行动上表现出了他们的认识和打算:平时沉默寡言的平面设计师拿起了电话就不放手(我估计他在联系下一个工作单位);市场人员却减少了电话量(可能在编纂简历);技术人员在打游戏、做心理测验(他们一直是这个市场的紧俏资源,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放松放松);总经理把自己关在小屋子里不知道在干什么(平时他早晨来了就走,到了晚上才能再露面);董事长再次出现在公司——我上次见到她也是唯一一次见到她是在去年年末的公司年终会议上。

而我是2000年的管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大学期间自学了基于网络的一些计算机技术,在这家网络公司主要工作是网络在线教学管理和网站“企业天地”栏目的策划与制作。我深信职场发展定律之一就是“三年前投入的事情就是三年后要做的事情”。我当年也是如此行事的。作为文科生的我在高考报名的时候面对当年比较热门的两个词:国际金融和法律。结果由于这两门专业分数过高,我没能如愿而被随机地分到了所考大学的“管理”专业。说实话,到现在我也没太理解管理到底是什么,当年也只是把管理分解成了“经济学”+“心理学”以提高自己对这个专业的理解。到了大二,我下定了一个决心:文转理。我不再向管理学投入精力和财力——本专业的课程及格就行——而是转投了理科专业的门下。鉴于高中没怎么仔细地学过物理和化学,那我的最好选择就是以数学为基础的计算机专业——我的数学成绩还是不错的。这就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自学计算机软件技术。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我的采购记录就从经济学和心理学转向了数据库、数据结构、离散数学、JAVA、C、C+、C++……

无论传说有多少种版本,根据我的管理学知识,我描绘出了故事的原型:“公司股东向某自然人或法人转让了大部分股份,公司所有权要发生变更。随着所有权的改变,公司的主营业务和战略方向将取决于大股东的想法,这就意味着公司无法兑现我们当初入职的时候公司所承诺的未来。”简单点儿说,就是“明天的故事和昨天的设计将有很大的不同。”而明天什么样,作为技术部员工的我是根本无法知情的,因为我所面对的是闪烁的屏幕和一行行的代码。现实活生生地告诉我:我的第二个三年要开始了。

周围人的忙乱加上计算机屏幕的闪烁让我开始心烦意乱。我要回到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想解决一个现象,就要找到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我所面临的境遇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股权转让了。引申问题如下:那么售出股权的是谁?又是谁来买这个股权呢?他们都想要得到什么?为什么?多少钱买的?当然,随着我思考的深入,我就顾不得面前的屏幕了,屏幕保护出现了。我的屏幕保护是一些三维的水管,四处蔓延,错综复杂,这个屏保提醒了我——无论风云如何变幻,公司制度是不变的,水管还是水管,他们不会变成一坨银锭——如果在股市,这些水管的变化就表现为股票买卖,如果在非公开交易市场,就应该是风险投资或者公司之间的股权交易。对呀,难道不正是风险投资商们造就了今天的互联网泡沫么?不也正是他们造成了泡沫的退却而让很多人失业么?那么为什么我不去干这个工作呢?我有技术背景,还有管理学知识,如果我想干投资,下一步就是找个类似的工作,积累一些经验,然后让自己闲适一些,深造一下学位,最后进入风险投资或者股票分析领域。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五六年吧。

想到这儿,我突然松弛了,我开始写下编程工作的风险因素,我面对着屏幕找出了软件领域不适合我的N种原因,写在了辞职书上——我不打算等待公司对我的宣判,这不是我主动出击的风格,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而不是让命运驱使我。

第二步,找一家合适的公司,既能做投资、并购类的活动,又能让我有时间学习——我要继续对自己投资,就像我的第一台计算机引领我进入了软件领域一样——时间、智力和目的一样都不能少。

保险销售人员一般都是从熟人开始进行销售活动,既容易建立信任,又便于工作展开。我也从同学关系入手寻找用人机会。2001年夏初,我找到了一个大学同学,依据他提供的信息我进入了他所在的公司——一家想通过投资扩大公司经营规模的股份制企业。在这家公司我工作了两年,这段时间我也确定了下一步的学习计划:考MBA。与此同时,我看到了另一个泡沫行业正在形成,但是很遗憾,我看到得有一些早,而我又从北京回到了沈阳,这个泡沫莅临沈阳的日子就比北京晚了两年。但是我认为我当初的判断是准确的,这个泡沫就是今天让每个人都揪心的行业——房地产。

房地产行业的工作很有趣:主要工作是老总的,他们负责拿到土地批文。然后就是工程部的,他们负责找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最后的价值实现是销售部门的任务,他们负责跑贷款和销售批文。而我,是负责拆迁工作人员信息录入和统计的,我用计算机软件来解决这家老旧企业的数据工作。这个工作很枯燥,但是却能给我充分的时间。我就用这段时间学习了大学时就学过的一些课程——这些课程我当年都没怎么听,而是在落实“文转理”的战略计划。今天,我又转回来了。

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我的战略兜圈子行为。也许我兜圈子等待的是机会,但是我兜圈子的目的绝不是知道有机会在等待我。这么看来我从来没扼住过什么命运的咽喉,我只是在不断地实践,然后回头看看才能看到有一个叫命运的女神——我现在也认为,命运是一个事后概念,而在事情没发生之前根本就没有什么确定的命运。

先把命运女神放到一边儿。由于时间充裕,经历丰富,我很顺利地考上了MBA。这家学校学费不高,入学竞争也不激烈。后面的事儿就更加大众化了:我毕业了,进入了一家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并购的活动。故事又回到了我开头的起点,但是我不再是一家被买卖公司的程序员,而是在一家以软件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做并购。也许几年内我会遇到新的问题,这将促使我继续思考我的未来,并做出选择。

有时所在公司或所在行业的衰落也可以推动打工者的进步,关键是个人选择如何面对问题,是随波逐流,还是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


随机应变是一种本领,尤其在职场,风雨飘摇,谁都说不好自己会飘到哪。掌握自己的命运,的确需要聪明才智。


作者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实践,并且能够按照自己设计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作者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值得赞赏。


作者在微软“水管屏保”的启示下开始了第二次职业转型的思考,最后成功改变了自己命运。“树挪死,人挪活”,敏锐把握社会需求,不断紧跟职场变化,随时充电,随机应变,在风云变幻的职场中,力保不败之身。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