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散文选集/汪曾祺散文语言风格论

汪曾祺散文语言风格论

汪曾祺散文语言风格论黄 瑞[摘要]汪曾祺作为京派文学代表作家,在小说、散文、戏剧等领域皆有造诣,散文创作成就尤为突出​‍‌‍​‍‌‍‌‍​‍​‍‌‍​‍‌‍​‍​‍‌‍​‍‌​‍​‍​‍‌‍​‍​‍​‍‌‍‌‍‌‍‌‍​‍‌‍​‍​​‍​‍​‍​‍​‍​‍​‍‌‍​‍‌‍​‍‌‍‌‍‌‍​。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显著特征,在语言艺术上也匠心独运​‍‌‍​‍‌‍...

汪曾祺散文语言风格论

黄 瑞

[摘要]汪曾祺作为京派文学代表作家,在小说、散文、戏剧等领域皆有造诣,散文创作成就尤为突出​‍‌‍​‍‌‍‌‍​‍​‍‌‍​‍‌‍​‍​‍‌‍​‍‌​‍​‍​‍‌‍​‍​‍​‍‌‍‌‍‌‍‌‍​‍‌‍​‍​​‍​‍​‍​‍​‍​‍​‍‌‍​‍‌‍​‍‌‍‌‍‌‍​。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显著特征,在语言艺术上也匠心独运​‍‌‍​‍‌‍‌‍​‍​‍‌‍​‍‌‍​‍​‍‌‍​‍‌​‍​‍​‍‌‍​‍​‍​‍‌‍‌‍‌‍‌‍​‍‌‍​‍​​‍​‍​‍​‍​‍​‍​‍‌‍​‍‌‍​‍‌‍‌‍‌‍​。从文学语言风格的角度出发,论证汪曾祺散文在构建文本时对词语选择提炼、句式安排运用、文本修辞格选择方面的表现特征,呈现出朴素、简约、含蓄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汪曾祺;散文语言;风格特征

文学作品的风格与题材、主题、形象、篇章结构等有切实联系,与语言联系尤为紧密。语言是作品构成的第一要素,是研究文学风格最直接、最首要的因素。关于语言风格,一般认为是“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手段所形成的诸特点的综合表现,它包括语言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流派风格、个人风格、语体风格和表现风格等”。在诸多风格中,语言的表现风格最能显化作家文风,这是一种抽象、总结和概括的特征,“语言表现风格是汉语风格的根本范畴,是处于最上层位置的共性风格”。此外,语言风格是作家个性特征、风格气度在作品中的折射,存在一定的审美情趣、处境心态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词语选择提炼、句式安排运用、修辞格的选择应用等方面。“根据文学作品选用词语和修辞格的不同特色,把主要的文学语言风格类型归纳为两两相对的五组十种,即朴素与华丽、简约与繁丰、含蓄与明快、豪放与柔婉、庄重与幽默。”通过阅读汪曾祺的散文作品,笔者认为,汪曾祺的散文语言表现为朴素、简约、含蓄的风格。

一、朴素

朴素风格一般表现为平淡质朴的语言风格,突出特点是质朴无华、平实如话、不饰雕琢。在语言运用上,较少用形容词,少用或不用修辞手法,呈现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美感。

(一)词语选择

1.准确、大量地运用常用词语

朴素的语言“多用生动活泼的普通词语,保留语言材料的本来面目……旨在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罕见的事物普通化”。因而文章质朴凝练、恬淡自然,具有大众化特点。如:

玉渊潭洋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人间草木》)

例句中描写玉渊潭洋槐花盛开的样子,以“白得耀眼”来形容,既体现出洋槐花“白”的色彩特征,又表现了“耀眼”的视觉感受。

2.多用方言词、口语词

方言与口语词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通常成为古今作者传递浓厚的地域文化和展示社会人情、风俗面貌的创作元素和表现手法。汪曾祺散文中就多处运用方言俗语。如:

蝈蝈,我的家乡叫作“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小驴子似的,叫起来“呱呱呱呱”很吵人。(《夏天》)

例句中“侉叫蚰子”的“侉”字本意为“虚空”,与“人”联合意为举止夸张、言谈怪异的人。后又衍生转义:口音与当地通行的方音不同,说话意思含混,使人听不明白;“侉”字在“侉叫蚰子”中有另一层转义“叫得欢”。“侉叫蚰子”即为“叫得欢的蝈蝈”。

方言的加入使汪曾祺散文的语言更加倾向于生活化、日常化,使文章读来更具地方风味,让人倍感质朴亲切。

(二)句式选用

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与句式的选用具有很大的关系,多用短句和常式句,而不用语言成分较多的长句和变式句。

1.多见短句

如《滇新游记》中的一段描写:

醉仙楼在寨口。一条平路,通到寨子里。寨里有几条岔路,也极平整。寨里极安静。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空气好极了。到处是树。一丛一丛的凤尾竹,很多柚子树。(《滇新游记》)

例句中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描写手法向读者展示旅途中的见闻,在句子的停顿和整散方面运用了一定技巧,将长句拆分成短句或以散句为主,近景和远景都以通俗的短句写成,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用语形象,极富画面感。

2.多用常式句

常式句是指符合汉语句子成分一般排列次序的句式;变式句指打破汉语句子成分的一般次序且排列较为特殊的句式。文学作品中运用的常式句是为了保留句子本义。如:

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摆条风”。风摆动树的枝条,树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树枝软了。树绿了。(《葡萄月令》)

例句中符合主—谓—宾的汉语句子格式;定—状—补语在句中的位置也按汉语使用习惯排列。

(三)修辞文本构建

汪曾祺散文多记事、写景、描述,兼具议论、抒情,辞格选择多以比喻为主,语言材料选择也与现实生活贴近。如: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葡萄月令》)

例句中把苹果花比作雪,梨花花瓣比作月亮;修辞运用得精妙又不失新意。

二、简约

简约风格的最大特征就是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意义,谓之“文约意广”。行文不铺排渲染、冗词赘句,用最干净利落的语言将所叙事物、所讲情理告白于读者。讲究以少胜多。汪曾祺的文章语言一向以简洁闻名,在词语选择、句式选用、修辞文本构建等方面可见一斑​‍‌‍​‍‌‍‌‍​‍​‍‌‍​‍‌‍​‍​‍‌‍​‍‌​‍​‍​‍‌‍​‍​‍​‍‌‍‌‍‌‍‌‍​‍‌‍​‍​​‍​‍​‍​‍​‍​‍​‍‌‍​‍‌‍​‍‌‍‌‍‌‍​。

(一)词语选择

1.精粹

选用最能体现事物特征的词语,以突出表现事物特征,才能达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如:

我们在家里的天井里躺在竹床上乘凉,忽然泼剌一声,从阴沟里蹦出一条大鱼!(《我的家乡》)

例句中“泼剌”为一个少见的拟声词,形容鱼儿跃出水面的声音,极具特点。

2.使用古语词、概括性的成语和熟语等

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是一个产生天才,影响深远,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平列而无愧色的,窳陋而辉煌的,奇迹一样的,“空前绝后”的大学。(《七载云烟》)

例句中“彪炳”“窳陋”比“文采焕发”“粗劣简陋”简洁。

(二)句式选用

简约的风格主要为凝练句式的选用,包括成分共用句、词语并列句、文言结构等。

①这是一支多么壮观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人情气味的队伍啊。(《天山行色》)

②落日,朝雾,启明星,北斗星。搭帐篷,饮牲口,宿营。火光,炊烟,茯茶,奶子。(《天山行色》)

例①是成分共用句,“队伍”作为句中的共用成分,充当了“多么壮观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人情气味的”三个短语的中心语,若单独分开列举,行文不免烦琐。例②中几个名词和动宾结构的词组并列组成句子,节奏明快和谐,以镜头一般的行文方式高度概括了旅途中的景与物,几个词语勾勒出一幅完整画面,言约意广。

(三)修辞文本构建

简约文风修辞效果一般呈现精当之美。如:

新雨初晴,日色斜照,细草丰茸,光泽柔和,在深深浅浅的绿山绿谷中,星星点点的散牧着白羊、黄犊、枣红的马,十分悠闲安静。(《天山形色》)

例句中作者写道“白羊”“黄犊”“枣红”的马,若说“枣红”尚属于用来形容马的色彩词,“白羊”“黄犊”则不是严格意义的色彩词语,作者看到的马好似“白羊”“黄犊”,精当的比拟,生动、传神地描写了马的颜色。

三、含蓄

含蓄,也称“蕴藉”,风格特点是讲究言不尽意。所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雾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刘熙载《艺概·诗概》),以一种“顾左右而言他”的描写方法达到审美效果。

汪曾祺散文语言中的含蓄意味多表现为选用模糊词语和词语的修辞义;运用故事、典故;使用象征、婉曲手法。

(一)词语选择

含蓄语言风格在词语方面体现在选用模糊词语和大量运用词语的修辞义。

1.选用模糊词语

有些词语在表达的意思上原本就是模糊的、不肯定的、不确凿的,还有些词语原本具有明确的意义,但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又带上了模糊的性质,这种运用模糊语言闪烁其辞地来暗示本意的,大多能够达到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如:

①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持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故乡的食物》)

②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故乡的食物》)

例①和例②中的“大概”“多半”“大都”“一般”在汪曾祺的散文中比比皆是,这种不确切和不肯定的词语,在语言表达上本就带有一层柔和之感,用得越多则语言的含蓄意味越浓厚。

2.大量选用词语的修辞义

词义包含确切的词典义和不确切的修辞义。前者是被规定的解释意义,后者是被置于不同语境下可以灵活阐释的意义。修辞义大多带有形象性,在此情境下有此义,彼情境下又是另一义,因此总是有言外之意和言此及彼的效果。如:

①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闻一多先生上课》)

②白兰花花朵半开,娇娇嫩嫩,如象牙百玉,香气文静,但有点甜俗,为上海长三堂子的“倌人”所喜,因为听说白兰花要到夜间枕上才格外地香。(《夏天》)

例①中的“演员”显然是将闻先生在讲台上讲课比作一位演员在舞台上有滋有味地表演,写出了闻先生讲课时的风采。

例②中“文静”词典义为文雅娴静,形容花香,用人之品性形容花朵,具有表现力又耐人寻味。

(二)修辞文本构建

一般来讲,用修辞都要比不用来得更模糊和含蓄。汪曾祺散文中大量运用故事、传说和典故,以及象征、婉曲手法,是文章含蓄风格的突出表现。

1.运用故事、典故

故事、典故置于文中能够收到意藏辞中的表达效果。如:

杨升庵是才子,以一甲一名中进士,著作有七十种。他因“议大礼”获罪,充军云南,七十余岁,客死于永昌。陈老莲曾画过他的像,“醉则簪花满头”,面色酡红,是喝醉了的样子。从陈老莲的画像看,升庵是个高个儿的胖子。但陈老莲恐怕是凭想象画的,未必即像升庵。新都人为他在桂湖建祠,升庵死若有知,亦当欣慰。(《北京的秋花》)

例句中作者写秋花里桂花一枝,谈“桂花以多为胜”,举杨升庵的例子来验证此说,祠在桂湖,环湖种植桂花表明新都人为纪念升庵的心意。

2.运用象征手法

象征也即“托义于物,借物言志”。总是用以表达抽象的概念、思想、品格、风度或情感等,以具体事物作为载体来抒情写意,使文章立意高远,委婉深刻。如:

诸花多为五瓣,唯秋海棠为四瓣。北京有银星海棠……我所不忘的秋海棠总是伶仃瘦弱的。……,它在秋天竟也开花​‍‌‍​‍‌‍‌‍​‍​‍‌‍​‍‌‍​‍​‍‌‍​‍‌​‍​‍​‍‌‍​‍​‍​‍‌‍‌‍‌‍‌‍​‍‌‍​‍​​‍​‍​‍​‍​‍​‍​‍‌‍​‍‌‍​‍‌‍‌‍‌‍​。花色苍白,样子很可怜。不论在哪里,我每看到秋海棠,总要想起我的母亲。(《北京的秋花》)

例句中儿时“我”对母亲的印象与庭院中“伶仃瘦弱”“花色苍白”的秋海棠极为相似,以至于看到这花总会想起母亲,秋海棠在作者的心中成为母亲的一种象征,寄托了对母亲的怀恋。

四、 结语

汪曾祺自小生活在江苏高邮的水乡之地,由于家世原因,在年幼时期便得以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和诗书礼艺的熏陶,塑造了良好的文化、审美素养以及精神品格。加之其性格柔婉和蔼又真诚灵动,曾有自述以诗意的描写和表现现实生活为写作之己任,也曾自诩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其作品的语言、风格都具有文体学意义,一直以来受人称道。他的作品文字淡而有味,飘而不散,从“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角度以及汪曾祺本人认为“语言是小说本体”的观念来看,词语、句式以及修辞的运用对文章的成形功不可没,加之他的文化背景、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呈现出朴素、简约、委婉的语言风格,其散文作品是当代散文的一个经典和高峰。

参考文献:

[1]黎运汉.汉语风格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2]李荣启.文学语言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汪曾祺.汪曾祺散文[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19.

[4]黎运汉.论汉语风格学传统[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5):60-63.

[5]郑荣馨.语言表现风格论:语言美的探索[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

[6]郑荣馨.论简炼的语言风格[J].语文学刊,1990(1):23-28.

[7]黎运汉.试谈简约的语言风格[J].当代修辞学,1986(4):17-18,20.

[8]郑荣馨.论含蓄语言风格[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7(1):32-37.

[9]黎运汉.略论蕴藉的语言风格[J].当代修辞学,1987(3):16-19.

[10]赵坤.谈艺文与汪曾祺汉语本位语言观的形成[J].文学评论,2021(6):141-148.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